時間:2019/6/11 15:47:21 來源:雅昌藝術網
五代/北宋 十/十一世紀 木雕菩薩立像一對
[佳士得]梵華古韻
2019年5月29日,佳士得香港2019春拍“梵華古韻”專場在香港會展中心舉槌,本場共推出15件拍品,其中本場封面拍品“五代/北宋 十/十一世紀木雕菩薩立像一對”以2000萬港幣起拍,最終以3800萬港幣落槌,加傭金4520.5萬港幣成交。(拍前估價:HKD40,000,000-60,000,000)由佳士得亞洲藝術部全球董事總經理劉珺的委托競得。
如此來源有緒、規(guī)格碩大、保存良好而又成對的木雕佛像非常罕有,它們最初由日本知名古董商山中定次郎(1866-1936)收藏,1924年曾著錄于山中商會的圖錄中,后由資深私人藏家收藏,逾二十載未曾出現于拍賣市場中。兩尊造像均經放射性碳定年法檢測,時代久遠。
兩尊佛像分別為觀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各一尊,菩薩立姿,微呈三屈式。雙眼垂視,髮髻高聳,一手舉胸前,另一手執(zhí)飄帶。上身袒露,穿帶珠寶瓔珞,下身系兜提。觀音菩薩高約144cm,五葉冠上有阿彌陀佛造像,大勢至菩薩高約144cm,五葉冠上有寶瓶紋飾。
山中商會,《支那古美術大觀》,大阪,1924年,圖版149號
來自五代和北宋的木雕作品寥若晨星,而此次拍賣的這對上乘木雕不僅幸存至今,且仍以配對之姿出現,更顯難能可貴,是難得一見的藝術瑰寶。兩尊雕像工藝考究、法相莊嚴,堪稱中國佛教雕像的圭臬之作。二像均為古印度王子打扮,衣飾華貴,以菩薩造型出現。
這對木雕菩薩立像跟絕大多數早期佛教石刻和木雕造像一樣,原應飾以鮮艷的礦物顏料,一般來說,衣袍和帔帛多用橘黃、藍和綠色,珠串瓔珞大多鎏金,肌膚采用粉紅或白色,頭發(fā)則以黑色或偶爾用藍色呈現。實際上,不少作品皆殘留了彩繪及其白色膩子的痕跡。
宋代之前,中國佛教造像以石刻或銅鑄者居多。公元845年及846年初,由于朝廷大舉禁佛,除了沒收寺廟的土地財產,對佛門的稅賦減免亦大幅削減,并敕令大批僧尼還俗,所以九世紀中葉以后,中國佛教勢力大不如前。鑒于寺廟的累計財富和年度收入銳減,所以自九世紀末葉起,木材成為了造像的上上之選,因為它比青銅廉宜,也比石刻易于駕馭 (故價格較低)。宋代之前,雖然也有製作木胎佛像,但鮮能流傳至今,所以存世的中國木胎佛像多半是十世紀以后的作品。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