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4/16 18:56:02 來源:收藏快報
吳冠中1964年作《山村晴雪I》,成交價2292萬港元,香港蘇富比2018秋拍
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shù)教育家。2010年6月25日,吳冠中在北京因病逝世。按照其生前意愿,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開追悼會,一代大師安靜、低調(diào)地離開。
拍賣中年代最早的吳冠中作品:1947年作《巴黎風景》,成交價86.25萬元, 北京匡時2018春拍
吳冠中1975年作《木槿》,成交價6325萬元,北京保利2011春拍
吳冠中2002年作《秋瑾故居》,成交價7475萬元,北京保利2011秋拍
然而,與其簡樸一生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他極為鋪排的作品市場??恐ば慕?jīng)營和時代機遇,吳冠中創(chuàng)造了中國藝術(shù)市場的一大奇跡:至2018年,吳冠中各類作品在雅昌指標拍賣行中共成交2047件,以超85億元的總成交額,在兼擅油畫和中國畫的大家中,超越徐悲鴻、林風眠等人位居榜首。
而在2018年度的二十世紀藝術(shù)家成交榜中,吳冠中以7.7億元成交額位列第二,僅次于風頭正勁的趙無極。作為二十世紀市場最強有力的票房保障,吳冠中與趙無極分別引領(lǐng)了內(nèi)地和香港市場,堪稱該板塊的絕代雙雄。
藝術(shù)市場每一輪行情都是天時、地利與人和共同結(jié)果,吳冠中的市場同樣如此。在過去近三十年里,吳冠中的每一個市場節(jié)點都與某些事件密切相關(guān),其中有重要展覽的舉辦、《吳冠中全集》問世、離世以及重要作品釋出等等不一而足。
今年正值吳冠中“百年誕辰”之年,密切交集的地方都將紀念展覽和活動提上日程,回望這位中國二十世紀藝術(shù)史上“最后的大師”。而這不禁引人遐想,自發(fā)而至的巨大關(guān)注,會讓2005年前后拉動整個中國藝術(shù)品市場的“吳冠中現(xiàn)象”重演嗎?
吳冠中一生創(chuàng)作極豐,作品的市場流通量龐大。與水墨畫市場相比,油畫市場后發(fā)先至,并更具潛力。至2018年底,吳冠中油畫共成交435件、占總成交件數(shù)的18.2%,而成交額高達37.35億元、占總成交額的42.4%。其油畫均價為873萬元,是全部作品均價的2倍有余,在吳冠中成交前10的作品中,8件為油畫。
吳冠中油畫幾乎全繪風景,但不同時期的作品,市場受認可度有明顯差異。其風格劃分可以借用批評家賈方舟的概括為“水彩—油彩—墨彩”三個階段,其中風景油畫起始于1950年代、成熟于1960—1970年代、升華于1980—1990年代。據(jù)此,可將他在拍賣市場流通的油畫分為1960年代及以前、1970年代、1980年代及以后3大類,細致分析。
早期油畫:有待挖掘
吳冠中涉獵風景畫很早,他在“杭州藝?!睂W習期間,常到西湖邊練習寫生,在巴黎留學時更是到處畫風景。1950年回國后迫于環(huán)境壓力,吳專事風景畫,1950年代多作水彩、兼及油畫。1950年代初期,他以嚴謹?shù)膶憣嵤址ó嫳楸本┐蠼中∠铩?950年代中期,其寫生范圍擴展至五臺山、紹興、井岡山、瑞金、洪桐、海南島等地。至1962年,其在《美術(shù)》雜志發(fā)表了西藏寫生《扎什倫布寺》,使他以風景畫家身份躋身于名家行列。
吳冠中早年油畫歷經(jīng)浩劫,多已損毀,當前市場流通不多。至今僅有40余件作品流通于市場,其價格水平也相對吳冠中成熟期作品較低,最高價是2018年在香港蘇富比以2292萬港元成交的1964年作品《山村晴雪I》。而拍賣中年代最早的吳冠中作品為1947年《巴黎風景》,其在2018年匡時春拍中以86.25萬元成交。
不同于趙無極、朱德群的年少成名,吳冠中更像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漸悟者。其早期作品稀缺,并由于缺乏系統(tǒng)梳理和收藏,市場挖掘不夠,因而一直處于較低價位,未來如有代表性作品出現(xiàn),或能有所突破。
成熟期寫實作品:
高位運行
“文革”開始后,吳冠中先被禁止繪畫、撰文和教學,接下來的3年是接受批判。1970年,他隨學院師生下放到河北獲鹿接受“再教育”。2年后,他被準許在節(jié)假日作畫。他買來放在田間寫語錄的小黑板替代畫布,借來老鄉(xiāng)的柳條糞筐當畫架和畫箱,到麥田村舍里尋找素材,作品充滿了真摯情感和濃郁的鄉(xiāng)土情調(diào)。
1973年,吳冠中被調(diào)回北京,為給北京飯店創(chuàng)作巨幅壁畫《長江萬里圖》,赴長江沿岸寫生。至1978年,他先后到過蘇、皖、川、魯、浙、桂、閩、贛、湘等地,作大量油畫。期間,他完成了《迎客松》《長江三峽》《一九七四年長江》等多件巨幅油畫。
目前,在吳冠中各時期作品中,70年代油畫在成交量、成交率、成交額、均價等各項數(shù)據(jù)均為最高,其最大集散地在香港,而高價則幾乎全部產(chǎn)生于北京。
吳冠中1970年代的油畫最受認可,主要在于該時期作品寫實性強,比較符合國民的欣賞口味,但從吳冠中的藝術(shù)生涯來看,它們卻并非其最高成就。作為最先進入收藏和學術(shù)體系的系列作品,吳冠中70年代的油畫在2011年的市場井噴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其中代表作如《長江萬里圖》《木槿》等均在2011年取得了遠超預期的成交,這是由當時的市場環(huán)境和時機所決定的。
但在2011年之后,這些名作由于累積了太多上行壓力,較少釋出,即使再度拍賣后續(xù)漲幅也并不大。反而是此前處于價格中端的作品在近期迅猛上升。
后期寫意性作品:
行情締造者
1973年,吳冠中返回北京前海“會賢堂”的陋室。第二年,他因為家里空間狹小,無法創(chuàng)作和存放大幅油畫,開始同時用宣紙作大幅水墨畫。至1980年代,他的水墨畫日漸成熟,其中的寫意因素滲透到油畫當中。爾后再次走出國門,吳的油畫創(chuàng)作不再局限于對景物的深入刻畫和具體描繪,而是依據(jù)速寫在畫室經(jīng)營,極具表現(xiàn)性。
1990年代,吳冠中從異域景觀和民俗中開闊了視野,隨著油畫現(xiàn)代性轉(zhuǎn)型的完成,他的題材也開始從鄉(xiāng)村轉(zhuǎn)向城市,并用大筆表現(xiàn)城市的山水詩意,抽象因素增強,更意象化。1990年代末開始,吳冠中作品呈現(xiàn)大量的家鄉(xiāng)和童年回憶,淡化傳統(tǒng)靜物、人物及風景畫概念,進入了殷雙喜稱為“心象風景”的境界。
吳冠中1980年代之后的油畫上拍量最多,雖在成交額、成交率、均價方面均較70年代油畫低一檔,但在頂尖價格方面表現(xiàn)更為突出。除2016年以2.36億港元成交的《周莊》外,1994年《雙燕》、2002年《秋瑾故居》也在吳冠中成交前十,而水墨高價作品則更多。
1990年代作為吳冠中藝術(shù)的升華期,具備極其鮮明的特色,其獨特的面貌是吳冠中得以矗立在二十世紀中國藝術(shù)史上的重要砝碼,因而較1970年作品更具藝術(shù)史價值。
1990年代后吳冠中已名聲大噪,所以這一時期作品,尤其是大尺幅名作自完成后即進入重要私人收藏,因而不像1970年代作品有較多的市場流傳。其中質(zhì)量上乘的作品直至近幾年才逐漸浮出水面,連續(xù)幾個高價引領(lǐng)了吳冠中油畫價格的整體上漲,帶動了新一輪的上行周期,而未來吳冠中行情很可能也在其中。
近年,畢業(yè)于“杭州藝專”的第二代中國油畫家備受海內(nèi)外藏家推崇,他們秉承林風眠的中西融合思想,在油畫中吸收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寫意因素,充滿東方意蘊,吳冠中無疑是其中佼佼者之一。而隨著內(nèi)地買家對吳冠中認知的逐漸深入,以及需求的增大,吳冠中的主力市場正從港臺、東南亞逐漸回流至內(nèi)地,其晚期重要作品出現(xiàn)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其市場也會因而愈加穩(wěn)固。吳冠中以其為人、為藝的高貴品格,已經(jīng)獲得了巨大聲譽,而他的百年誕辰,和各地自發(fā)而至的共同關(guān)注,很可能將成為吳冠中市場重回頂峰的重要助力。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