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4/11 10:54:56 來源:西泠拍賣
西泠網(wǎng)拍·四月大拍
預(yù)展/4月28日-5月3日
拍賣/5月3日-5月7日
南去又南去,此行非自期。
一帆云作伴,千里月相隨。
浪跡花應(yīng)笑,衰容鏡每知。
鄉(xiāng)園不可問,禾黍正離離。
靈 玉
玉之為物,得天地之神,具五德之美,有品,有性,天人合一。隱于幽山戈壁,浸昆侖之冰雪,割天山之川凌;棲于清泉之下,凝萬古之慧精,授女媧之拂采;化河漢之爍星,映九天之皓月。歷滄海桑變,經(jīng)世俗囂聲,耐萬物寂靜。含而不露,隱而不發(fā),遂有神通矣。
所謂無玉不成國,物之重寶,國之重器,唯有貴玉者也。美玉有德,性內(nèi)斂,識君子之風(fēng),含蓄之美。不羨艷麗之光,鮮明之色,非晶石璀璨,而擷日精月華,可為萬物。玉則通靈,得之養(yǎng)之,更愛之信之。日久,玉因人潤澤,人因玉而忠厚。源輝煌人文,為厚德載物之象,實性情所聚。
玉與日月行,天地悉皆歸。
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翠 玉
玉石之首,當(dāng)為翡翠。千種翡翠萬種色,深淺濃淡,嫩老明暗;盈盈翠綠,幽幽蕩漾,款款欲滴。仿佛湖柳繞堤之景,桂馥蘭香沁心脾,獨凝娉婷曦先至。靈動搖曳,盡散華美雅致;顧盼生姿,生悅?cè)菪臉啡弧?/P>
玉為自然造化,工為人文精華,工玉相合,乃成玉器。所謂器者,位有巫神王民之分,形有宏大精巧之別。
古之「翡翠」與今之「翡翠」系同名異質(zhì)。清代紀(jì)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中,謂其幼時,世人對云南翡翠尚「不以玉視之」。
清時以前,以軟玉擔(dān)為中國數(shù)千年玉文化之主,直至翡翠由緬甸引入中國。
翡翠以其細(xì)膩、冰瑩含蓄之質(zhì)及濃艷欲滴之色,備受清皇室青睞,乃有「皇家玉」、「帝王玉」、「玉石之王」之美稱。且至此時,玉飾已逐步深入平民之中,故翡翠飾物在民間也甚為流行。
至乾隆時期,翡翠方由石,升揚(yáng)為玉,并超越羊脂白玉。
晚清,翡翠備受慈禧太后鐘愛,后妃所用翡翠佩飾多為上等翡翠所作。翡翠之用更是涵蓋了陳設(shè)、器皿、佩飾、文玩、鑲嵌各類。
除生活用品外,其使用也涉及宮廷典章制度,用以制作朝珠、翎管、寶璽等,但極少用于制作冊寶、神像等典章制度方面,可見翡翠在清代宮廷政治、生活中已是必需之物。
翡翠飾物不單單是飾物,其紋樣和色彩蘊(yùn)涵著最為豐富的吉祥文化和祈福文化。
《騰越州志》中有載:
「今商客之賈于騰越者,上則珠寶,次則棉花,寶以璞來,棉以包載,騾馱馬運(yùn),充路塞道,今省會解玉坊甚多,磨砂之聲,晝夜不停,皆騰越者?!?/P>
奇巧熱鬧之姿,似重現(xiàn)著清時滇緬邊境貿(mào)易繁榮之景。于古老商道之上,常年往來大量載貨騾馬,龐大的商隊與繁華的商道之中,來自緬甸的翡翠必是其中「紅人兒」。
刻 玉
清時于「巧作玉」之法,論及玉材,至紋理利用,皆可以形取狀、以色呈彩,相輔相合,猶如天成。
化翡翠為玉牌,實乃玉上作書畫,易于精工而難于揮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屑飄灑,方寸之間見山水花鳥,糅短句長歌。
靈玉無形,生于天地;
靈玉無神,觸情乃生;
靈玉無名,可為萬物;
為玉者,藏精聚氣,通靈剔透,恰滄海遺珠,似朝花玉露;環(huán)佩者,混跡塵中,高視物外,非清蓮居士,必空谷幽蘭。相得益彰,各施所長,是為「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敬請關(guān)注
西泠網(wǎng)拍·藝是 四月拍品
▼
▲
清·翡翠巧雕山水詩文牌
長:4.1cm 高:4.9cm
厚:0.5cm 重:30g
銘文:“一帆云作伴,千里月相隨。”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