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电影99_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第二_中文字幕人伦无码_一夲道无码视频在线无码_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首頁 > 藝術新聞 >藝術品拍賣信息> 正文

閩籍名家伊秉綬作品為何那么貴

時間:2019/4/2 15:33:36  來源:收藏快報 記者李自涌

隸書錄《晉書》句,成交價621萬元

  記者日前做了個不完全統(tǒng)計,2018年,海內外拍場共上拍了伊秉綬作品119件,成交50件。成交率雖然不是很理想,但在今年藝術品拍賣市場普遍感覺到資金緊張的情況下,伊秉綬仍有8件作品的成交價格超過百萬元,特別是北京匡時春拍推出的隸書《詠春軒》鏡心更是達到了920萬元,位居其個人拍賣紀錄的第三位,市場行情與閩籍另外一大名家張瑞圖甚至不相上下,讓人不得不對他的市場號召力刮目相看。那么,為何在宏觀經(jīng)濟形勢不容樂觀、藝術市場買氣明顯不足的當下,伊秉綬的作品依然能夠成為市場的熱門品種和搶手貨呢?為此,記者日前專訪了資深藝術和收藏市場分析人士朱浩云。

《臨尹宙碑》,成交價74.75萬元

  朱浩云告訴記者,自2010年開始,伊秉綬就成為市場的熱門人物。2010年5月,伊秉綬的隸書《述鄭齋》鏡心在中國嘉德春拍以132.2萬元成交,首次突破了百萬元大關。同年7月,伊秉綬的隸書《昨葉書堂》橫幅在西泠印社獲價436.8萬元,單個字的價格就超過了百萬元;而在同月的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會上,伊秉綬的隸書《仲軒》鏡框,不到3平尺的作品成交價高達302.4萬元,每字高達150萬元,若按平方尺計,價格同樣高達百萬元;四年后,也就是2014年上海明軒再推此作,最后以高達805萬元成交。同年,北京保利隆重推出伊秉綬的隸書《遂性草堂》橫披,最后出人意料地被一買家以2300萬元天價收入囊中,高出估價近20倍,若按每字計價,高達近600萬元;若按每平尺計價,高達450萬元,此作拍賣轟動海內外拍場。到了今年春拍,伊秉綬依然熱度不減,前面提到的那件隸書《詠春軒》鏡心,若按每個字價格計,也要300萬元以上。此外,其作于1815年的隸書五言聯(lián),成交價為575萬元;作于1797年的隸書《丈劍擁書》橫披,成交價471.5萬元;作于1799至1804年之間的隸書《清愛之庭》鏡框,成交價460萬元。那么,伊秉綬的作品為何能賣出如此高價?

  對此,朱浩云認為綜合起來,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從政清廉惠政于民。在當下的藝術品市場,書畫作品講究名望大小。

  作為清代中期揚州知府的伊秉綬,他生前名望高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人品好,二是善理政,因此享有“清一代名吏”和“廉吏善政”之譽。

  近人董玉書《蕪城懷舊錄》稱贊他說:“揚州太守代有名賢,清乾嘉時,汀洲伊墨卿太守為最著,風流文采,惠政及民,與歐陽永叔、蘇東坡先后媲美,鄉(xiāng)人士稱道不衰,奉祀之賢祠載酒堂。”今天,伊秉綬的“廉吏善政”仍為人們津津樂道,為后人所景仰,這在無形中為其書法作品加分不少。

  二是隸書成就雄冠清代。伊秉綬不僅善書,兼喜繪畫、篆刻,亦工詩文。特別是在清代眾多書法家中,他的隸書獨樹一幟,雄冠清代。

  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標舉四大家——伊秉綬(伊汀洲)、鄧石如(鄧頑伯)、劉墉(劉石庵)與張裕釗(張廉卿)為“集古大成”的典范,而把伊秉綬放在第一位,認為其書乃集分書之大成,與鄧石如堪稱清季碑學的兩大鼻祖。據(jù)說乾隆皇帝常命其題寫匾額,還特許他在所書殿名旁側署名,現(xiàn)北京故宮中尚存的“崇禧門”即是伊氏手跡??梢娨帘R書名之盛。

  三是公私藏家競相珍藏。他生前就享有很高的書法聲譽,死后更隆。

  中國的大陸和臺灣地區(qū),以及日本等國家常有出版社推出伊秉綬的書帖,數(shù)量多達數(shù)十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內各大博物館也非常注意收藏伊秉綬的書畫、文稿,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蘇州博物館、揚州博物館等一大批文博機構都收藏了不少伊秉綬作品。1989年國家文物局頒布了《對建國后已故著名書畫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鑒定標準》,規(guī)定伊秉綬的作品原則上不準出境。

  從市場上看,他在世的時候作品就很受歡迎,更有不少大藏家也喜好珍藏伊秉綬作品,如康有為、溥心畬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6月,由福建省文化廳主辦,福建省美術館、福建博物院、寧化人民政府承辦的“閩籍書畫名家搶救工程——伊秉綬書法藝術展”舉行,很好地展示、宣傳了伊秉綬的藝術成果,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因此,勢必對其藝術市場走向產(chǎn)生同樣的積極效果。

朱浩云最后表示,伊秉綬集人品政聲書道于一身,在當今的藝術市場已經(jīng)占據(jù)了一定的高位。未來伊秉綬的作品仍會繼續(xù)走紅,因為他的作品尤其是隸書太有魅力了,而藏家擁有他的作品,已經(jīng)成為品位和身份的象征。

版權與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網(wǎng)絡媒體,版權歸原網(wǎng)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