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电影99_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第二_中文字幕人伦无码_一夲道无码视频在线无码_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首頁 > 藝術新聞 >藝術品拍賣信息> 正文

2018南京經(jīng)典秋拍六度推出“大美”古代書畫專場

時間:2018/12/23 0:41:07  來源:雅昌藝術網(wǎng)

  《大美——中國古代書畫》專場是南京經(jīng)典重點推出的學術性專場。自專場推出以來,“大美”專場以學術為支撐,讓學術貫穿拍賣,并聯(lián)合“大美堂書畫鑒藏社”舉辦了一系列的相關學術講座及古代書畫雅集:“從金陵到虞山——明清書畫”、“書畫大美三百年”、“廣陵雅集”、“秣陵雅集”等。專業(yè)性、學術性為專場樹立的良好的品質(zhì),三年來為廣大藏家提供了高質(zhì)量的古代書畫佳作,成績斐然。

  今秋,南京經(jīng)典第六次推出“大美”古代書畫專場。專場甄選明清各家三十余件精品佳作,包括被今人奉為“變形主義大師”的陳洪綬早歲所作的《溪山秋色圖》,新安派大家査士標尺幅巨大而用筆精良的《長林野汀圖》,明代金陵畫家張翀存世最大最完整的山水人物畫《醉翁亭圖卷》,清初“畫圣”王翚仿巨然金箋山水圖軸,王翚入室弟子、最得力的助手和代筆者楊晉的《臨古冊頁》,以及董其昌、冒襄、沈鼎新、何紹基、康有為等名家書法精品將一一呈現(xiàn)在“大美”專場,以饗藏家。

  陳洪綬 溪山秋色

  設色絹本 立軸 50×26cm

  說明:張靜齋舊藏。

  張靜齋,生卒不詳,齋號靜遠堂,活動于明末清初。藏有沈周《金粟晚香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仇英《漢宮春曉圖》(遼寧省博物館藏)等。鑒藏印有“張靜齋珍玩圖書記、靜遠堂印、燕平張氏家藏、平州珍寶”。

  陳洪綬(1598 - 1562)是早歲就顯示出豐沛繪畫天賦的藝術家。雖然陳氏被今人奉為“變形主義大師”,但他的存世的每一幅真跡,都說明一個問題:這是一個依靠對物象“準確”改造的畫家——沒有一筆涂抹和交代不清的堆積,觀者所見的,乃是陳洪綬用個人化的方式完整呈現(xiàn)的物態(tài),而這種創(chuàng)新的物態(tài)散發(fā)著自然的典雅氣息,被世人解讀為“高古”。

  雖然經(jīng)過長年的繪畫生涯,陳洪綬在晚年獲得了更加老辣的筆法,但他的發(fā)展軌跡因循一以貫之的追求——精確再造心中物象。無論樹、石、花鳥、人物,全都被陳氏特有的審美加持出精致而又頑皮的夸張感。

  這幅作于28歲的《溪山秋色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旧希@是一幅具有舞臺感的繪畫,落款雖言“溪山”,但溪也不見、山也不現(xiàn),只見到紅樹一株,在空寂在背景上制造出強烈的符號性和裝飾感。仿佛是畫家與大家開的一個玩笑。但這個玩笑又毫不含糊,土坡、立石和秋樹全都誕生在精致的筆觸中——石頭的渲染、點苔,樹干的質(zhì)感、陰陽,樹皮的節(jié)眼,和數(shù)百片之多的雙鉤樹葉,都被堅實而毫不夸張的安靜筆頭關照出一種奇特的靜美。尤其難得的是,這沒有一處疏忽、近于工筆的畫作總體顯得了無塵埃,毫不匠氣,體現(xiàn)出不受時間打擾的天真與古雅。這是天賦的境界。

  王翚 仿巨然山水圖

  水墨金箋 立軸 120×47cm

  出版:《中國繪畫總合圖錄續(xù)編 第二卷》圖S35-010,東京大學出版社,1982年7月。

  著錄:《中國歷代畫家存世作品總覽》第三冊,P1660,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一零六年(2017)七月版。

  備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王翚》,P96,第26印。王翚之印(白)

  說明:羅桂祥夫婦舊藏。

  羅桂祥博士(Dr. Lo Kwee-seong,1910-1995)廣東梅州人,是香港著名的企業(yè)家、藝術品收藏家。香港市政局及立法會原議員、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原主席、香港管理專業(yè)協(xié)會原主席,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香港太平紳士,英廷頒賜C·B·E勛爵。

  王翚是清初被稱為畫圣的一代圣手,與王時敏、王鑒、王原祁、惲壽平、吳歷合尊為清六家,他的繪畫經(jīng)歷過很長的發(fā)展周期,開拓出了廣闊的藝術視野,在近六十年的職業(yè)繪畫生涯中,遍習了“南北二宗”幾乎所有的山水畫門類,發(fā)展出豐富的技巧和強大的營造能力,得以在六十歲時主持皇家大型繪畫工程《康熙南巡圖》,后由康熙皇帝親賜“山水清暉”四字,名滿天下,登上了一個古代畫家生前可以到達的極點。

  本幅仿巨然筆意作于1663年,王翚時年31歲,是筆、墨、構圖均能做到王時敏贊其“無一懈筆”的花開時節(jié)。從20歲至34歲,在王鑒的指導下,和得益于在王時敏處觀摹宋元名跡,王翚遍習南宗各大家,技法大進。此《仿巨然筆法》正是這一時期后期的精品,繪于五尺紅金箋上,特顯珍貴。雖然明末清初是金箋藝術的高峰期,但由于金箋工藝繁復,成本高昂,使之多限于小幅扇面的制作,大尺幅金箋山水則頗為稀見,而本幅金箋保存特別完好,少見修補,歷355年而神光不退,實為珍中之珍。

  細觀全畫布局,遠方山勢遮搭轉折可見龍脈蜿蜒而下。而由近景上至中景,王翚由左岸繪出一條臨水山路穿過石灘上的棧橋,登上右岸后沿山坡輾轉上行,去迎接遠峰的龍脈,營造出左右呼應、上下貫氣的律動感。如此巧思完全合于《宣和畫譜》對巨然山水的描述︰“幽溪細路,屈曲縈帶,…真若山間景趣也”,證明王翚此時對巨然美學把握之深,已達隨意融攝的境界。

  在此幅偏早期的精品中,自然、巨然和南宗山水的很多手法被統(tǒng)攝在了王翚的自家風光里,顯出一派清潤秀雅的古意。畫家修煉至此,已造化在手,古今在胸,能夠任意營造可游可居之境了。

  楊晉 臨古冊頁

  設色紙本 冊頁 27.5×21cm×12

  出版:1.《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選集》(四),P145-146,保利藝術博物館,2011年。

  2.《西泠印社中國書畫名家精品集》(一),圖版 22,西泠印社出版社,2015 年。

  著錄:1.《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五冊,P450,滬1-3307,文物出版社,1997年。

  2.《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P609,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年。

  3.《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實錄》(三),P1524,東方出版社,2011年。

  ?楊晉《臨古冊頁》之一

  作為王翚的入室弟子、最得力的助手和代筆者,楊晉是除王翚以外虞山畫派最重要的人物。在由王翚主持的皇家大型繪畫工程《康熙南巡圖》中,極多的人物、車馬和動物都出自這位畫家的手筆;準確的造型和得當?shù)臄[布體現(xiàn)出清帝國場景繪畫的最高水準。

  這套冊頁是楊晉75歲時的作品,呈現(xiàn)出畫家晚歲各路繪畫風格的面貌—從花鳥人物到山水蘭竹,都在老辣而率意的筆觸中顯出楊晉自己的面目—一頁頁翻開,仿佛看見一個職業(yè)畫家畢生修煉至晚年功力的一冊標本。

  此冊頁收錄于《古代書畫圖目》第五冊,原為上海博物館退賠之物,另在《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和《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實錄》中有著權威著錄,加之畫心保存完好,經(jīng)200余年,歷久而彌新,是難得的藏品。

  査士標 長林野汀圖

  水墨絹本 立軸 158×39cm

  備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查士標》,P652,第22印。

  出版:《中國の山水と花鳥—明清繪畫の優(yōu)品》,P46,竹藝社(日本),町田市立國際版畫美術館編集,2008年6月。

  新安派大家査士標的畫風有粗、細二路。早年學倪瓚、漸江,偏于弱,后學董其昌,晚歲又受石濤影響,偏于放逸。而他中歲的作品融攝粗細,最具秀潤明朗之氣。

  本幅可說是査士標取法倪瓚、漸江又參入己意的中年力作,尺幅巨大,用筆精良;雖無年款,但以風格斷之,明顯近于52歲時所作《古木遠山圖》(安徽省博物館藏)。此圖在倪瓚的構圖程式之外注入了査士標長期登山臨水、師造化后的自然體驗。平遠、高遠、深遠三段式構圖皆以寫生實景的角度取之,仿佛一個不斷推高的長鏡頭捕捉到山川各處,并收入畫面。筆致則在倪瓚那優(yōu)雅的簡淡之外增添了秀潤的水氣,是屬于査士標特有的筆墨語言。

  全畫的元素只有亭、橋、樹、石,余下的留白便是水面與青天。如此簡單的元素卻在査士標手中反復運用出靜而不簡的視覺體驗。從近景的河岸茅亭,到中景的峭壁棧橋,再到遠景的層層山巒,都有著很高的筆墨質(zhì)量。遠山繪制得尤其出色,以短小的筆觸和淡墨一層層點涂積累,表現(xiàn)陽光從東方照來,山體分出淡淡陰陽的立體感,充滿了自然寫實主義色彩。

  張翀 醉翁亭圖

  設色紙本 手卷 畫心31×428cm 引首31×92cm 尾跋31×70cm

  備注:高爵題簽條,洪亮吉題引首,傅汝循題尾跋。

  1. 洪亮吉(1746-1809)初名蓮,又名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號北江,晚號更生居士。陽湖(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五十五年科舉榜眼,授編修。清乾嘉時期著名的詩人、學者,清代樸學、經(jīng)學、訓詁學、史學、輿地學的重鎮(zhèn),并因人口方面的學說而著稱。乾隆五十五年(1790)考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充國史館編纂官。與大詩人張問陶齊名,合稱張洪。

  2.高爵(1836-1919),鄞州人,嗜藏金器,諳古法,與吳大澂交好,氣節(jié)高格。

  3.傅汝循(明崇禎-清順治間,17世紀),江蘇蘇州人。字孟博。崇禎濟南通判。書摹晉、唐、宋諸名家,俱有法。

  張翀《醉翁亭圖》局部

  張翀,字子羽,號渾然子、圖南。明代隆、萬之際的金陵畫家。本《醉翁亭圖》卷作于崇禎戊寅年(1638年),畫心長4.28米,為存世最大最完整的張翀山水人物畫。前有洪亮吉所題引首“醉翁亭圖”,后有崇禎己卯(1639年)傅汝循所跋醉翁亭記。整卷在清末由浙西收藏家高爵重新裝裱,寶卷原裝舊裱,殊為珍貴。

  張翀的人物馳名畫壇,但他山水亦佳,有“蒼郁深秀”的時評。此手卷置39個人物于狹長的山水中,讓山水成為展現(xiàn)人物技巧舞臺。舞臺中心的太守歐陽修不甚酒力,在侍者攙扶下,一面?zhèn)饶樑c同游交談,一面做歸去之勢;在四周山清水秀中,點出《醉翁亭記》文眼:“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同時,山間散游眾客姿態(tài)各異、有行有坐,在松下、舟中、嶺上、亭內(nèi),每個敘事點都有借山石巧妙隔出相對獨立的故事空間,而彼此又首尾相續(xù),自然地用圖像重構了歐陽修的千古散文。

  傳統(tǒng)觀念中,手卷最近于文人的自然書寫狀態(tài),擁有最高級的形式品味。而這幅手卷作為存世最大的張翀繪畫,既體現(xiàn)他馳名的人物技巧和以畫敘事的能力,又展現(xiàn)出他駕馭山水長卷的功夫,是繪畫功力的全景展示。而畫中所有要素又被統(tǒng)攝在明末金陵繪畫特有的格調(diào)里——乍看似無驚艷處,但細觀,它松潤,恬淡而悠然的氣息會慢慢把觀者籠罩。

  呂煥成 山水

  設色紙本 鏡心 170×83cm

  備注:1.《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呂煥成》,P400,第3、4印。

  2. 陶澍舊藏。

  陶澍(1778-1839),字子霖,號云汀,自稱桃花漁者,印心石屋主人,晚歲自稱髯樵。清兩江總督。清安化縣人。嘉慶七年(1802)中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后升御史。

  呂煥成(1630 - 1705)為清代初年“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字吉文,號祉園山人,浙江余姚人。呂煥成擅長畫人物、山水,兼畫花卉。早年好作斧劈皴,風格奇古,勾皴挺拔秀勁,人物生動細勁,意境幽深,既有“北宗”畫法的崇高峻美,也有“南宗”畫法的秀潤筆致。

  沈貞 國香風度

  設色紙本 鏡心 110×61cm

  說明:潘祖蔭、許彭壽、彭瑞毓、沈兆霖、單懋謙題跋。

  沈貞(生卒年不詳),以擅繪人物、花鳥供奉于晚清如意館。其畫風用筆工細精整,設色艷麗華貴,深得宮廷繪畫之審美意趣。此作經(jīng)潘祖蔭、許彭壽、彭瑞毓、沈兆霖、單懋謙等名家題跋。

  彭瑞毓,字子嘉,江夏人。咸豐二年壬子恩科二甲進士第一名,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云南鹽法道。有《賜龍?zhí)迷姼濉贰?

  潘祖蔭(1830-1890)書法家、藏書家。字在鐘,號伯寅,亦號少棠、鄭盦。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咸豐二年一甲三名進士,探花,授編修。光緒間官至工部尚書。通經(jīng)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有《攀古樓彝器圖釋》。

  許彭壽(1821-1866)字仁山,浙江錢塘人,許乃普之子,清朝官吏。道光二十七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遷少詹事。

  沈兆霖(1801-1862),字尺生,號雨亭,又號子滎,清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六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歷官至左都御史,十年署戶部尚書、兵部尚書,軍機大臣。贈太子太保,謚文忠。

  單懋謙(1802-1879),字仲亨,號地山,湖北襄陽人。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進士,歷任左都御史、工部、戶部、吏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同治十一年,拜文淵閣大學士。仕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贈太子太保,謚文恪。單精詩詞,工書法,有《峴云山房遺稿》存世。

  董其昌 書法

  水墨絹本 立軸 179×52cm

  董其昌的書法形式,有一異于明末書家之處,既手卷、冊頁的數(shù)量多過立軸。立軸直白的裝飾性也許讓作為性情內(nèi)斂的士大夫高官的董其昌不愿多與人書而被懸于壁上,所以顯得珍貴。

  這件書法是典型董其昌極晚歲作品。二印之一“大宗伯印”是其72歲當上禮部尚書后的用印,宗伯學士乃禮部尚書的別稱。落款“其昌”二字是開門見山晚年的標準體。

  作為趙孟頫、文征明之后最重要的書畫領袖,董其昌認為趙孟頫的書法不夠率意,而文征明繪畫則太精能。徐邦達先生曾指出董氏藝術“以疏秀避趙書之圓熟,以生拙矯文畫之精能”(《心遠堂偶拾》),確是洞見。用董其昌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畫與字,各有門庭,字可生,畫不可熟。字須熟后生,畫須熟外熟”(《容臺別集》卷四《畫旨》)。

  這幅草書《銅官山醉后絕句》便是熟諳諸家技法后的“熟后生”,由地位、聲譽和修為都達到頂峰的晚年董其昌寫來,行筆特別自由,縱橫開闔,人書俱老卻無一筆滯澀,轉折時又忽見電光石火;都在提醒觀者,這幅字寫的乃是李太白的醉后詩,詩仙的豪放和董書的自由相互映發(fā),氣韻完滿。晚年董書的生拙之境和自如之美,顯然是那些追求熟巧流美的偽作,所無法企及的。

  冒襄 行書答贈王西樵司勛即步癸卯冬見懷原韻

  水墨紙本 立軸 73×36cm

  出版:《名人書畫集》第十一集,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十四年八月第三版。

  著錄:《中國歷代畫家存世作品總覽》第三冊,P1660,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一零六年(2017)七月版。

  冒襄(1611-1693),字辟疆,號巢民,一號樸庵,又號樸巢,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南直隸揚州府泰州如皋縣(今江蘇如皋)人。崇禎壬午副榜貢生,當授推官。與桐城方以智、宜興陳貞慧、商丘侯方域,并稱“四公子”。

  冒襄行書《答贈王西樵司勛即步癸卯冬見懷原韻》是少見的有早期著錄出版的重要作品,書贈友人顧道含,所書之詩乃為王士祿所做,書法開門見山是冒襄的行書面目。

  王士祿(1626~1673)字子底,一字伯受,王世貞兄,與冒襄皆為世家公子,兩家數(shù)世通門之交,二人自然多詩歌唱和。冒襄曾賦詩《邗上壽西樵司勛用唐伯虎自壽韻》賀王士祿生辰,王士祿有詩酬答。后王士祿因河南鄉(xiāng)試卷中有疵而下刑部,冒襄多次致函詢問。后被罷官的王士祿到揚州,將所作《癸卯冬見懷》寄贈冒襄,冒襄步韻作和兩首,其一便是著名的《答贈王西樵司勛即步癸卯冬見懷原韻》。冒襄之詩淺顯易懂,怕見“賓鴻南歸”、枕上“梧桐夜雨”,皆思念友人之心境;冒襄以“仙吏”喻王士祿,而以“野人”自嘲。“中山酒”,傳說古時中山狄希所釀美酒,飲后一醉千日。冒襄與王氏昆仲情逾手足,相期共醉千日,體現(xiàn)出觀淡榮辱的徹悟。

  此作落款“含老”乃通州顧道含(字同束),康熙年間曾客寓如皋,與冒襄多有唱和。

  何紹基 書法

  水墨紙本 鏡心 28.5×105cm

  備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何紹基》,P474,第9、10印。

  說明:沈景修題邊跋。

  沈景修(1835-1899),字蒙叔,一作夢粟,號蒙廬、汲民,又號蒲寮子,晚號寒柯,別署頗羅居士、阿蒙、蒙老等。秀水(今嘉興)人,顧佩英夫。咸豐十一年拔貢。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晚號蝯叟,別署東洲居士,湖南道洲人。道光十六年進士。于經(jīng)學、詩文、詞章、金石、史地均有造詣。書工楷、行、草、隸四體,自成一家,為晚清書法碑學運動領袖之一,影響甚遠。

  何紹基書法的發(fā)展,早期多寫楷書,中歲轉向行書,本幅既是38歲所作行草,是典型參學顏真卿《裴將軍詩帖》后的面貌,眾體雜糅卻無比自由。何紹基行書深受顏真卿影響,他曾嘆“余覓之(《裴將軍詩帖》)十數(shù)年無可得,今忽睹之,不禁拍案叫絕!” 本作所書內(nèi)容為黃庭堅詩論二則,以自家面目出之,尚未沾晚歲習氣,用筆方圓交錯,點畫自由,神完氣足,精彩絕倫之作也。

  何紹基 篆書四言

  水墨紙本 立軸 111×30cm

  說明:吳昌碩家屬舊藏。

  何紹基書所寫篆書并不太多,但于篆學用心很深,此幅真跡為吳昌碩親屬舊藏,甚可寶貴。何書的一大特色,就是在所有書體中參入篆書筆意。而他的篆書則融入隸書的特點,同時帶有行草的筆勢,在周秦古法之外形成了非常樸雅而有強烈個人面貌的風格。本幅四言詩篆書用羊毫寫之,藏鋒而行,婉轉流動,誠為蝯翁力作;同時極具裝飾感,懸于書齋,可放光明。

  南京經(jīng)典2018秋拍將隆重推出《大美——中國古代書畫》、《中國書畫》、《藝術南京——南京頂級畫家》、《一代草圣——林散之書畫》、《翰墨情緣——同一上款書畫》、《江山多嬌——新金陵畫派》、《兩江師范》、《丹青集萃——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禪畫宗師——圓霖書畫》、《天淡云閑——文物公司舊藏》、《傳世國酒》等專場。

  南京經(jīng)典2018秋季拍賣會

  預展時間:12月21日——22日

  拍賣時間:12月23日

  展拍地點:南京市中山北路30號城市名人酒店4樓

版權與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網(wǎng)絡媒體,版權歸原網(wǎng)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nèi)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