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0/31 19:16:17 來源:雅昌藝術(shù)網(wǎng)
北京榮寶2018秋拍拍品 王鐸 《臨王獻之書帖》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fēng)雨更傷春。 1650年的春日里,北京城內(nèi)一老翁,想著前朝往事,想著逝去的親人,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又是一年春又來,故國故人今何在。老人飽蘸濃墨,在一卷十分難得的花綾上寫下晉人王獻之的兩段話,這兩段話是王獻之寫給朋友的,表達思念和關(guān)切之情。這兩段話老人已寫了幾十年,爛熟于胸,他是借王獻之的語言,抒發(fā)自己心中的苦澀與無奈。與那個時代的其他人相比,老人或許是幸運的,他位極人臣,但與歷史上很多位高權(quán)重的人不同,他是在劇變時代中的“大人物”,處于歷史夾縫中的人,他就是王鐸,王覺斯。
王鐸像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明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攜,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禮部尚書。南明弘光時,王鐸為東閣大學(xué)士。滿清入關(guān)后,王鐸降清被授予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xué)士,加太子少保,于清順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歲,葬于河南鞏義洛河邊,謚文安。
王鐸 臨王獻之書帖
水墨綾本 立軸
釋文:憂悚猶深,不審以服散,未必得力耳,比驎相聞,故云惡,懸懷,使數(shù)得書也;思戀,觸事彌至。既欲過余杭,州將若比還京,必視之,來月十左右,便當(dāng)發(fā),盡珍重。
款識:庚寅二月王鐸
鈐?。和蹊I之印、津浦鷗煙
鑒藏?。簡柛洳?
尺寸:234×50cm
書史公論:王鐸五十以后作品為最佳,越到晚歲,人書俱老。經(jīng)歷了天地之變后,王鐸將所有的情感都傾注筆下,將精力匯聚于毫端之間,書寫出一個新氣象,新天地。本幅作品就是在他最巔峰時期的一幅佳作。本幅作品為高幅立軸,從上至下,一氣呵成,筆酣意足,曲折跳動。運筆凝重質(zhì)樸而又靈動多變,元氣渾然。轉(zhuǎn)折之處,泯規(guī)矩于方圓,遁鉤繩之曲直,形成外圓內(nèi)方的妙用;在運用墨法上,根據(jù)書寫點畫的疏密,來靈活掌握墨的濃淡與字筆畫的粗細,給人以氣韻洞達、靈動爽朗的美感。他通過流暢的節(jié)奏把一些獨立的字結(jié)構(gòu)融為整體,使其整篇作品通達豪放、神奇渾樸、氣勢磅礴,并集中地體現(xiàn)了王鐸的書法藝術(shù)風(fēng)格。此件作品真是其筆陣章法的代表。
本幅作品中王鐸款識
除了這件作品本身之外,此作用料在王鐸作品中也極為罕見講究。王鐸作品多為素綾,此作卻是花綾。綾是在織物表面呈現(xiàn)疊山形斜路,“望之如冰凌之理”,故稱之為綾?;ňc一般是斜紋地組織上起斜紋花的單層暗花織物,本幅作品即是。在中國古代用紙寫字已屬不易,在花綾上寫書法近乎奢侈,一旦落墨,書寫有誤,等于白白浪費了這材料,而王鐸此幅作品無一處敗筆,無一處不妙,氣度渾然,堪稱絕品。
本作中的花綾
從風(fēng)格流派而論,王鐸是晚明書家,他一生活了六十一歲,在清朝僅僅八年。而明清易代之前,王鐸書藝似乎略欠火候,而最終燃起了王鐸書藝巔峰之火的事件,就是令他作為一個漢族文人士大夫最最痛苦的“甲申之變”。在翻天覆地的變革中,王鐸不僅經(jīng)歷動蕩與生活的困頓,更在思想上受到沉重打擊。他與好朋友倪元璐、黃道周,三個人,三種人生選擇。倪元璐自殺殉國,黃道周起兵抵抗,最終折戟沉沙,王鐸選擇了投降。其實他比倪元璐與黃道周也沒多活幾年,但就是這種思想上萬分苦澀的幾年,鍛造出他藝術(shù)上的“千古風(fēng)流”。從布局章法上看,他曾將書法的布局章法比喻成大將布陣,真可有此窺見他駕馭筆墨的氣魄,為此近賢啟功先生曾有詩盛贊王鐸:“破陣聲威四海聞,敢移舊句策殊勛。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辈⒃诟阶⒅袑懙溃骸叭缯撟肿旨扔衼須v,而筆勢極奔騰者,則應(yīng)推王覺斯為巨擘。譬如大將用兵,雖臨敵萬人,而旌旗不紊。”這些我們可以通過看本幅作品,直接的感受到那種疾風(fēng)驟雨,宛如龍行的扭曲姿肆的跋扈,曲折蜿蜒參差錯落和跌宕跳躍的節(jié)奏,講究但又不在意的順著自然行走,從而使表現(xiàn)出粗放疏略、自然樸拙的特點,極具陽剛之美。這是其作品最大的特點也是其最迷人的地方。
王獻之《承姑帖》及其釋文
王獻之《余杭帖》及釋文
王鐸自幼學(xué)書,從二王入手,他自言:“予書獨宗羲、獻……,《淳化》、《圣教》、《褚蘭亭》,予寢處焉!”可以說手摩心追幾十年,二王中似乎有更鐘情于王獻之。此作從書寫內(nèi)容上看,即是《淳化閣帖》中收錄的王獻之《承姑帖》、《余杭帖》二帖。這兩帖是王獻之寫給朋友的書信?!冻泄锰反笠鉃椋簩懶耪勈撤⑺幹拢磉_憂慮之情,并勸朋友服用?!队嗪继穬?nèi)容大意為:本欲與朋友相見,但事冗,不得見。寫信問以珍重。甲申之變前后,王鐸先后失去了父母、妻子、妹妹、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家國同悲,滄桑無言。值得注意的是王鐸書此二帖,并沒有完全照錄,而是去掉了其中的“獻之白”等,可見此作是王鐸將問候的內(nèi)容化為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書寫的,他在懷想故國以及逝去的親人,用筆墨向他們問候。而他最終或無意中要追尋的是“灑落自得,解脫二王……”。
「思戀」
王鐸一生,從未中斷對古代先賢作品的學(xué)習(xí),并自稱“一日臨帖,一日應(yīng)請索”,越到晚年,這種臨古之作越多。這里一方面是有向古人學(xué)習(xí),不斷用古人校正自己的因素,或許還有他內(nèi)心深處對傳統(tǒng)文化不忘古不忘本的原因吧。但此時的臨古之作已經(jīng)拋棄了技巧上的模仿,有的甚至于形似也無,屬于意臨,只是借助古人作品表達自己,甚至可以用今天的話來說,王鐸在用這幅作品PK王獻之。而他的作品中,不同于王獻之,又更有對米芾書法跳宕與欹側(cè)的獨特領(lǐng)悟,這種跳宕與欹側(cè)寫到本幅這種超長立軸的作品之中,更增恨古人不見我的氣勢。
「得力」
再觀王鐸的這件力作,我們可以被其中強勁的筆力,剛健流動的線條所震撼、所感動,甚至?xí)屛覀兏械襟@心動魄,不禁為他的雄強擊節(jié)稱賞。清末書畫大師吳昌碩極為推崇王鐸,稱其“有明書法推第一”。享有“當(dāng)代草圣”之譽的林散之評價王鐸是“自唐懷素后第一人,非思翁、枝山輩所能抗手”。此件作品正能從中窺探出明季書學(xué)界的‘中興之主’的風(fēng)采。王鐸的書法中既有他起家二王風(fēng)流的底蘊,也有晚明時代賦予他的風(fēng)流氣象,最終創(chuàng)造出屬于他自己的書法天地。學(xué)書別有法,后王勝前王。
鑒藏?。簡柛洳?
易問耕(1917—1984)
1952年任云南省文史研究館秘書,后任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輯組長、云南藝術(shù)學(xué)院美術(shù)系書法教師。1979年受聘在云南民族研究所工作,應(yīng)約為云南民族學(xué)院歷史系講授史料目錄學(xué)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五十年代起,書法作品曾參加云南省歷屆書法展覽 。曾主編《云南文史資料選輯》1—9輯,參與編寫《云南各民族古代史略》;著有《書法講授提綱》,有《談中國畫的題款》、《昆明方言詞匯考》等論文發(fā)表。
本 幅 作 品 集 字 欣 賞
「余杭」
「相聞」
「故云」
「得書」
「當(dāng)發(fā)」
「觸事」
?「珍重」
北京榮寶2018秋季藝術(shù)品拍賣會
預(yù) 展 Preview
12/01-12/02
北京富力萬麗酒店
拍 賣 Auctions
12/03
北京富力萬麗酒店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