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0/8 18:39:50 來源:雅昌藝術(shù)網(wǎng) 作者劉龍
常玉《盆中牡丹》1940、1950年作 油畫纖維板 79.5×65cm
[香港蘇富比]現(xiàn)代藝術(shù)晚間拍賣
2018年9月30日,香港蘇富比2018年秋拍“現(xiàn)代藝術(shù)晚間拍賣”在香港會議中心舉槌。當晚,常玉晚期花卉作品《盆中牡丹》以4000萬起拍,5900萬落槌,加傭金以6893.2萬港元成交。(拍前估價:HKD 45,000,000 — 55,000,000)
1940-50年代,常玉的人生閱歷臻于成熟,情感表現(xiàn)亦從早年的浪漫溫馨,逐漸變得含蓄蘊藉,尤其透露出濃厚的返本傾向,畫作體現(xiàn)更明顯的東方元素,《盆中牡丹》即是其中代表。本作來源清晰,1962年由常玉送給友人歐丁格夫婦,一直收藏接近半個世紀;直至2009年,《盆中牡丹》才由歐丁格夫婦家族委托蘇富比上拍,時隔將近十年,如今本作再度面世。
牡丹是中國最受歡迎的花卉,集雍容、富貴、華美、昌隆、超逸等意義于一身,從璀璨繁榮的唐宋盛世開始,即被騷人墨客廣為傳誦,并且賦予各種不同的意境。常玉早年的花繪,多數(shù)是洋溢戀愛氣息的薔薇,或者淡麗素雅的菊花,體現(xiàn)一種倜儻不羈的公子才情;及至1940-50年代,牡丹驟然成為其花卉作品的重要品種,反映藝術(shù)家貴氣依然,卻從浪蕩趨于成熟。
常玉在《盆中牡丹》以黃金與銀白為主調(diào),輔以墨玉、琥珀雙色,呈現(xiàn)一盆亭亭盛開的白牡丹花。牡丹花開八蕾,盛開與待放者各占一半,寓意其正處于源源釋放生命力的蓬勃狀態(tài);盆景立于白氈黃墻之上,背景呈簡約的幾何分割,而作扇型打開的盆景枝干,造型看似隨意,實則巧妙地將黃金色的墻面再均勻地分割成四份,顯示藝術(shù)家攝取西畫構(gòu)圖及幾何抽象之精華;與此同時,藝術(shù)家更在黃金墻面之上以具透明度的白色油彩自由涂抹,形成流動的生命之氣,讓本來屬于靜物題材的本作洋溢動勢,饒具抽象表現(xiàn)主義特征。此手法在常玉其他花卉作品甚少見到,而更常見于其動物作品,顯示藝術(shù)家在本作致力強調(diào)花卉之動感與生命力。
在《盆中牡丹》誕生的同時,常玉還創(chuàng)作了題材相同的另外三幅《盆中牡丹》,形成彼此呼應(yīng)的系列作品。這四幅《盆中牡丹》造型基本一致,相信是以同一株白牡丹花為對象,展現(xiàn)其于不同時份的姿態(tài),當中兩幅分別典藏于巴黎賽努奇美術(shù)館及臺北歷史博物館,僅得兩幅流傳于私人手上;這四幅牡丹之中,其他三幅作品都以較為深邃的醬黃色為背景,而本作則以明亮的黃金色調(diào)提振精神,藝術(shù)家以此自勉自勵的深思不言而喻。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