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电影99_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第二_中文字幕人伦无码_一夲道无码视频在线无码_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首頁 > 藝術新聞 >藝術品拍賣信息> 正文

蘇富比上拍3.5億的趙無極 每一筆都有一個好故事

時間:2018/9/19 19:08:39  來源:雅昌藝術網(wǎng) 作者劉龍

趙無極《1985年6月至10月》 油畫畫布(三聯(lián)屏) 280 x 1000 公分 1985年作 估價待詢 圖片來源:蘇富比拍賣

  [香港蘇富比]現(xiàn)代藝術晚間拍賣

  作為時下亞洲市場最炙手可熱的藝術家,趙無極近兩年的表現(xiàn)可謂狂飆突進。僅在2017年趙無極便完成了拍賣紀錄從9000萬到1.5億再到2億港元的三級跳,而在剛過去2018年上半年,又有兩件趙無極作品接近2億港元成交,在眾多亞洲藝術家中一騎絕塵。

  就在業(yè)界討論趙無極市場究竟會走到何種高度時,蘇富比又扔下一枚重磅炸彈——趙無極藝術創(chuàng)作生涯中尺幅最大的油畫作品《1985年6月至10月》即將現(xiàn)身香港蘇富比2018年秋現(xiàn)代藝術晚間拍賣,預計成交價將超過3.5億港幣,將大幅提升趙無極以及華人油畫拍賣的高價紀錄。

  一時間,業(yè)內有關3.5億港元的討論甚囂塵上。有唱衰者認為,盡管趙無極作品是時下熱點,但如此大幅度的提價,或有人為操作因素存在。而支持者則列舉了該作在尺寸、藝術價值及在趙無極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關鍵意義予以回應。

  那么這件史上最大尺幅的趙無極油畫為何會有3.5億港元的高估價,而它又究竟值不值這個價錢呢?

  見證華人之光的友誼

  《1985年6月至10月》的誕生契機,源自趙無極與華人建筑大師貝聿銘的合作。1952年,兩人于巴黎皮耶勒布畫廊(Galerie Pierre Loeb)一見如故。貝聿銘很喜歡和雕塑家以及畫家合作,并將他們的作品布置在建筑的廳堂或庭院內部,趙無極是其中之一。而在貝聿銘的影響下,趙無極也開始對城市建筑產生興趣,并認為“觀察城市的建筑有助我構思畫里的空間安排”。

  在長達60多年的友誼里,兩人以不同的形式共合作過三次。其中兩次在國內,分別是1979年,趙無極為貝聿銘的作品香山飯店作兩幅水墨畫,以及2006年,趙無極向新建成的蘇州博物館新館捐贈六張版畫作品。還有一次在1985年的新加坡,趙無極為貝聿銘設計的來萊佛士城作三聯(lián)畫,便是此件《1985年6月至10月》。1980年,貝聿銘接獲新加坡萊佛士城的重要工程,隨著計劃漸告完工,貝氏邀請趙無極親臨視察,并希望他在主樓大堂的巨大牆壁上創(chuàng)作壁畫,并與另外兩位西方大師凱利(Ellsworth Kelly)及諾蘭(Kenneth Nolan)的杰作一同展出。

  而在著手創(chuàng)作之前,還有一段插曲。趙無極于1985年5月曾應邀回到了母校浙江美院(原杭州藝專,現(xiàn)中國美術學院)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繪畫講習班。由全國各地美術館館長、美術學院老師中挑選27位“特教班”學生,成為趙無極的門生。雖是講學,但其中間雜的與中國本土畫家的切磋交流,也使趙無極從中汲取養(yǎng)分,間接受到影響。

  講學后趙無極回到法國專注創(chuàng)作,用時5個月完成了《1985年6月至10月》。該作于1986年萊佛士城開幕時正式登場,此后一直公開展出,直至2005年萊佛士城大規(guī)模翻修重建時流入市場。

  2005年5月,《1985年6月至10月》以估價1600-2000萬港元登上香港佳士得,當時正值中國當代藝術蠢蠢欲動,將要一飛沖天,而華人20世紀藝術價格還未飆漲之際,如此價格當時已屬天價,超越趙無極此前紀錄(755.4萬港元)一倍余。但在隨后的拍賣中,《1985年6月至10月》卻并未引起激烈競價,僅以最低估價的1600萬港元落錘,加傭金1804萬港元由臺灣重要藏家張秋墩拍得,不過這個價格當時亦刷新了趙無極和華人油畫的拍賣紀錄。

  張秋墩是從2003年開始在港、臺拍場中崛起的“封面殺手”級藏家,同時亦是趙無極作品在臺灣的重要收藏者。除《1985年6月至10月》外,他的收藏大手筆還包括2014年在臺北羅芙奧以2億4千萬新臺幣(折合人民幣5055萬元)拍下趙無極1954年作品《爭榮競秀》,迄今仍是臺灣拍賣的最高紀錄。

  《1985年6月至10月》此后在張秋墩處珍藏13年,如今重現(xiàn)市場尋找新藏家,價格比前次上漲近20倍,大幅超越了當前拍賣紀錄。

  大即是貴?道理何在

  在拍賣市場中,“大即是貴”一直是顛撲不破的規(guī)則,而且藝術家在面對大尺幅創(chuàng)作時無不鉚足全力,試圖最充分地展現(xiàn)他們的能力和企圖心,因而也留下眾多大尺幅名作,耳熟能詳者如畢加索《格爾尼卡》、莫奈《睡蓮》等均為例證。所以在香港蘇富比的宣傳策略中,“趙無極平生最大油畫”這樣的字眼被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強調《1985年6月至10月》估價的合理性。而無論在創(chuàng)作和市場兩端,大尺幅油畫也一直是趙無極的得意之作,他本人非常享受與大尺幅畫布較量的感覺,而市場中每逢大尺幅作品出現(xiàn),也常會帶來價格的驚喜。

  1966年,趙無極首次將西方宗教繪畫中呈現(xiàn)神與人的世界,帶有強烈的敘事性的雙聯(lián)、三聯(lián)形式引入創(chuàng)作,并創(chuàng)作了第一幅帶有狂草抽象風格的三聯(lián)大畫《01.04.66》(195x358cm),在此后數(shù)十年間,他陸續(xù)完成了20余件氣魄宏偉的大尺幅油畫,其中多是他經(jīng)典的“致敬系列”。

  對空間的迷戀,趙無極曾在1993年出版的自傳《趙無極自畫像》中有過解釋:“大幅畫布使我與空間搏斗,不但要填滿它,還要給它生命,把自己完全投注其中:我想表現(xiàn)動感,或迂迴纏綿,或風馳電掣,想藉同對比和同一色彩的多重震顫使畫布躍動起來。我要找到一個放光的中心點:我大筆揮灑,有時用畫刀把顏料壓進畫布,像要使顏料更能穿透到空間中去,我從容自在,并未感到營造一個空間的難度。強烈的喧囂比靜默對我更具吸引力,征服空間成了我腦子裡日夜縈繞的問題,給我許多挑戰(zhàn)……就這樣,我從繪畫情感,進而進入繪畫空間。”由于大幅作品強烈的震撼力和儀式感,不少評論家也曾使用“豐碑式的(monumental)”一詞描述趙無極的大型三聯(lián)畫。

  除了面對巨大空間的生理性震撼,《1985年6月至10月》也是趙無極1980年之后“無境時期”步入成熟的一個標志。

  趙無極的創(chuàng)作在70至80年代有過關鍵性的轉折。他的第二任妻子陳美琴與弟弟趙無違分別于1972、1979年辭世,令其悲慟不已,曾有一年半的時間,他無法作畫。在最低潮的時刻,趙無極于1972年回國探望母親,偶然重拾兒時熟悉的中國水墨媒材。一開始只是用以消遣的練筆之法,逐漸趙無極發(fā)現(xiàn)在筆墨的暈染、滴流、墨色多重的濃、淡、枯、潤的變化間,他不但感受莫大的創(chuàng)作樂趣,而且水墨畫的千百種濃淡變化,不計其數(shù)的層次,以無形蘊有形的效果,對他有著新的啟發(fā)及觸動。

  隨著時光撫平他的傷痛,在1974至1984這十年間的創(chuàng)作,我們可觀察到,趙無極的用色逐漸脫離沉郁的黑幽黯褐,慢慢趨向明亮的黃、橙、青、綠、紫。趙無極曾經(jīng)在“狂草”中慣用地凝聚力量于中軸的結構,驟然“解構”為中空外擴的留白無境,并在更深層逐漸“重構”。而早期他要“征服畫布”的心態(tài),與似要掀起萬千波瀾,狂放如雷霆、暴烈的筆法,在1980年代中期隨著畫家心情的改變,轉為泰然自若、抒情的悠揚,呈現(xiàn)另一番生命的動人風采。

  經(jīng)歷了十年轉變期的磨礪,趙無極在1985年面對他生平最大尺幅的創(chuàng)作時,將所有的痛苦與驕傲都化為筆端的色彩,填入堅實的畫面結構,構成了其晚期的經(jīng)典大畫圖式。

  通過幾件趙無極相近年代三聯(lián)畫的對比,更能直觀地看到《1985年6月至10月》的轉折價值。在1976年和1980年,趙無極分別創(chuàng)作了《01.04.76——向安德烈·馬爾羅致敬》和《24.11.80 1980》,兩件作品都采用橫向中軸線構圖,但后者開始出現(xiàn)中軸解構的趨勢,且用色趨于明亮,是趙無極剛摸到“無境”門徑的展現(xiàn)。

  兩年后,趙無極創(chuàng)作了《15.01.82》,趙無極60年代的中軸線構圖已全無蹤跡,前景出現(xiàn)中國山水的景深,并由色彩延伸“深遠”境界,色彩層次也更趨于豐富。而到創(chuàng)作《1985年6月至10月》時,趙無極將中景留白的色彩和層次再度強化,充滿神秘感的前景變得更為堅實,從而完成了“無境時期”由“解構”到“重構”的蛻變。

  此后,在《向克勞德·莫奈致敬》(1991)和趙無極第二大尺幅油畫《向亨利·米修致敬》(2000)的創(chuàng)作中,都能看出《1985年6月至10月》的圖式方法,而這也極大影響了趙無極晚年更趨疏淡、空靈的創(chuàng)作方式。作為趙無極生涯轉折期與巨大空間所碰撞出的火花,《1985年6月至10月》的標桿意義變得不言自明。

  3.5億港元,這個估價合理嗎?

  《1985年6月至10月》無疑是趙無極藝術生涯中一件“紀念碑”式的作品,但既然被放到拍場,對于這件作品的討論終究還要回到價格層面。3.5億港元,為什么蘇富比給它的估價如此高,以及究竟值不值?

  前文提過,據(jù)趙無極基金會統(tǒng)計,在1966至2006的四十年間,趙無極共創(chuàng)作過20幅三聯(lián)巨作,其中三幅已被博物館收藏,七幅由趙無極基金會保管,僅得10幅流傳于私人手上。

  而這10幅私人手中的三聯(lián)作中,有三件曾在市場流通。其中,最早流通于市面的也是趙無極1966年的第一件三聯(lián)畫作品《1.4.66》,于2002年在香港佳士得以755.4萬港元成交,刷新了當時趙無極作品的拍賣紀錄,由臺灣資深藏家鄧傳馨競得,收藏至今。

  第二次是2005年《1985年6月至10月》以1804萬港元刷新趙無極拍賣紀錄,買家為張秋墩。最近一次是在2013年香港蘇富比的40周年晚拍中,趙無極《15.01.82》以8524萬港元成交,同樣刷新了當時的趙無極拍賣紀錄。

  此外,據(jù)媒體報道,今年3月的香港巴塞爾期間,臺灣耿畫廊還以2500萬美元售出了一件趙無極的四連屏《12.89-02.90》(162x400cm)與趙無極的紀錄幾乎持平。

  由于趙無極三聯(lián)作的罕有,所以每一次出現(xiàn)都預示了新紀錄的誕生。但3.5億港元是否顯得過于激進?畢竟目前趙無極作品的拍賣紀錄已達2億港,此次估價超先前約75%。

  有市場專家表示,以《1985年6月至10月》來說,其最大賣點是尺寸,但對買家而言,需要著重考慮的重點也是尺寸。因為這件作品尺幅長達10米,并不見得每位收藏家都有辦法擁有合適的空間來呈現(xiàn)這樣的作品,因此這也排除一些潛在的買家。像2005年這件作品上拍時,出價者就寥寥無幾,只有張秋墩頗具氣魄地拿下。買下后他也沒有合適的地方來掛這幅畫,后來決定特地為這幅作品籌建一處空間,從此以后,他休息都跑到那兒,成為他最喜歡去的地方。但今時不同往日,許多重要藏家都已創(chuàng)辦私人美術館和空間,或是有這個想法,空間預期比十幾年前充裕許多。

  不過總體而言,競拍《1985年6月至10月》的人還是極少數(shù),所以一上來就給出3.5億港元的估價,排除雜音,同時加強宣傳效果,就看幾位潛在買家中誰有決心出價到底。相較而言,蘇富比同場另一件趙無極作品《23.05.64》估價(8000萬-1.2億港元)就顯得合理很多,這件作品雖然也是超規(guī)格的巨型作品(200x162cm),但能滿足這樣尺幅展示的藏家大有人在,而且又趙無極市場最受歡迎的“狂草”時期作品,因此蘇富比估價策略也盡量壓低,以便吸引更大范圍的藏家參與競價,兩種估價策略因作品而決定。

  此外,《1985年6月至10月》兩次成交的行情差別,亦是不可忽視的決定性因素。前次于2005年拍賣時,趙無極尚在人間,作品也還沒有經(jīng)過2008.2013.2017年三輪大漲,如今他已經(jīng)去世,作品價值不能同日而語。

  趙無極熱潮的溫度有多高,我們可以參考2018上半年幾件趙無極高價作品的二次成交表現(xiàn),其中1955年的《大地無形》和1959年的《14.12.59》均在11年后取得了近5倍的收益,驚人的數(shù)字背后,隱含的是經(jīng)過長期的一、二級市場以及展覽端的曝光和推廣后,全球買家正用大把金銀對趙無極作品進行重新定價。如本季成交最高多件趙無極作品都曾有市場成交紀錄,但在經(jīng)過若干年沉淀后,均取得了較大價格漲幅。再者,在近年這股屢創(chuàng)紀錄的熱潮中,趙無極的大尺幅三聯(lián)作還是首次現(xiàn)身,可謂吊足了藏家的胃口。

  這兩年,趙無極的作品價格不僅在億元階段站穩(wěn),其風潮更席卷整個華人收藏圈。據(jù)Artprice統(tǒng)計,在2017年,趙無極全年銷售的全年銷售額為1.556億美元,位列全球第10位。而在2018上半年的統(tǒng)計中,趙無極的半年成交額已達1.545億美元,位列全球第6位,而其全年成交預計在2.5-3億美元間,將是其生涯的最高值。而《1985年6月至10月》的適時出現(xiàn),或會成為趙無極市場皇冠上最亮的明珠,見證一個市場奇跡的誕生。

  如蘇富比現(xiàn)代亞洲藝術部主管張嘉珍女士所言:“趙無極先生的作品近數(shù)十年來被歐、美、亞的國際級美術館廣泛收藏,大型回顧展亦多不勝數(shù);拍賣市場上,其作品的全年成交總額更直迫西方藝術大師,乃極少數(shù)真正全面走向國際的華人現(xiàn)代藝術家之一。這次蘇富比有幸?guī)砥淦缴畲蟪叻挠彤嬜髌贰?985年6月至10月》,絕對是精品當中的孤例,堪稱空前絕后。”

  結語:可以預見的是,在美中貿易戰(zhàn)正酣,全球正緊密注視隨之而來的景氣波動之際,蘇富比大膽推出此作,估計已有收藏家表達堅定的出價收藏意愿。因此,此作極有機會為趙無極作品價格,推升至史上新高。

  在去到臺灣13年后,《1985年6月至10月》再度釋出市場,它的下一站在何方?新收藏家,又會怎么對待這幅作品?我們拭目以待,而“欣于所遇,暫得于己”或許永遠會是收藏家面對藝術品的最好態(tài)度。

版權與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網(wǎng)絡媒體,版權歸原網(wǎng)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