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8/16 16:05:16 來源:藝術(shù)品鑒
郎靜山 《萬壑松風怒氣豪》 銀鹽相紙 31.4 × 23.5 cm
略懂一些攝影或書畫的人,對郎靜山這個名字應該都不陌生。他是民國極負盛名的攝影家。在其近百年的攝影生涯中,創(chuàng)下了不少“第一”的頭銜:中國第一個拍下女性裸體的攝影師;第一位以“集錦攝影”表現(xiàn)中國畫意的攝影家;第一位擁有世界各國最高名銜的華人……
拍賣信息:香港蘇富比(微博)2017春季拍賣會 <光之繪畫>專場 成交價:500,000 HKD
郎靜山總是一襲藍色長袍,一雙黑色布鞋,背著照相機走遍千山萬水。他曾說,“拿照相機就是我的生活。”“相機比太太還重要?!?
他用畢生的精力捕捉和創(chuàng)造中國山水意蘊的自然美,若你看到他的攝影作品,一定會驚嘆地喊出:“這分明是一幅中國畫呀!”因為他的這雙眼睛,就是一只最精良的鏡頭!
郎靜山
1892年(清光緒18年),郎靜山出生在江蘇淮安一個封建官僚家庭,由于父親喜歡收藏書畫、唱戲和照相,郎靜山從小就受到了藝術(shù)的熏陶。
郎靜山對照相產(chǎn)生興趣,是從家中掛著的這張父母親的結(jié)婚照片開始的。這張從小讓他印象深刻的玻璃濕版照片,也是他一生拍攝、收藏的許許多多的照片中,他認為最珍貴、最有保存價值的一張照片。
郎靜山父母結(jié)婚照
1911年始入申報館工作,12歲時,郎靜山進上海南洋中學讀書,在圖畫老師李靖蘭處學會攝影原理、沖洗和曬印技藝,和攝影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不過當時肯定沒人想到,這位“小少爺”會引領中國攝影藝術(shù)的潮流。
1912年,完成學業(yè)的郎靜山先后進入上?!渡陥蟆贰ⅰ稌r報》,成為中國最早的攝影記者之一。他雖以攝影記者為業(yè),但卻以仿畫攝影作品見長。他借鑒傳統(tǒng)繪畫藝術(shù)“六法”,潛心研習、加以發(fā)揮,攝制出許多具有中國水墨畫韻味的風光照片,自成一種超逸和俊秀的風格。這些作品,在當時受到人們的廣泛好評。
邵洵美 題、郎靜山 攝 罕見綾本重印代表作《絕峽行舟》 25.5×8.5cm
拍賣信息:西泠印社2017年春季拍賣會 <首屆攝影及電影藝術(shù)專場> 成交價:299,000 RMB
1925年,郎靜山成為中國攝影學會創(chuàng)辦人。1928年,任上海時報首攝影記者,發(fā)起并成立了上?!爸腥A攝影學社”,這是我國南方第一個攝影團體。
同年,郎靜山拍攝了中國的第一張女性裸體攝影作品,在那個傳統(tǒng)觀念束縛的年代,是多么大的突破啊!據(jù)悉,照片中的女子姓張,四天后她因此被父親打得遍體鱗傷,為自己勇敢的行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晨雞催不起》1975年作
《美人胡為隔秋水》1932年作
1930年,郎靜山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學開設攝影課,開創(chuàng)了中國攝影教育的先河。
郎靜山還開創(chuàng)了一條“集錦攝影”的新路,以相機代替畫筆,重塑中國畫的山水意境。他借鑒中國傳統(tǒng)水墨繪畫藝術(shù),運用暗房技術(shù)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拍攝的影像結(jié)合在一起。我們現(xiàn)在知道這種技術(shù)叫“PS”,可在當時這叫“集錦攝影”,是創(chuàng)舉!
《曉風殘月》1945年作
《曉風殘月》描繪的是一對戀人,即將別離,彼此的感受如隨風飄散的柳絲般慌亂。戀人的心,于小舟中搖擺不定。踏實的田地也沒于湖中不再可靠。渺小的遠山,居高臨下的柳枝,與幾個簡單的主體中醞釀趕上。余音裊裊,盡顯含蓄之美。
或許,多數(shù)觀賞者只會被這張作品的詩意吸引,而不易察覺出它是用四張底片集錦而成。
郎靜山說:“我做集錦照片,是希望以最寫實、最傳神的攝影工具,融合我國固有畫理,以一種‘善’意的理念,實用的價值,創(chuàng)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著名京劇家盧燕》1956年作
1934年,其第一幅集錦攝影作品《春樹奇峰》在英國攝影沙龍入選。從此,郎靜山創(chuàng)立的集錦攝影,在世界攝壇中獨樹一幟。
《野渡無人舟自橫》1988年作
中國禪宗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隱喻著人與自然密不可分之關系。郎靜山則擅長表現(xiàn)這種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關系。“隱逸高致的名士”與“氤氳朦朧的山水”,構(gòu)建成為他心中的“世外桃源”。
除了以物來影射思想、感情,郎靜山的作品中還有許多人物景點。郎靜山喜歡張大千的胡子,所以張大千常常是郎靜山的模特兒。
郎靜山 《松下大千像》 鏡心 相紙 39.5×26.5cm
拍賣信息: 中國嘉德2017春季拍賣會 <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專場 成交價:253,000 RMB
郎靜山的藝術(shù)之路和際遇也與張大千有相似之處,他們都曾努力地希望被世界所接受。
只是郎靜山缺少張氏和西方頂尖藝術(shù)大師會晤這一節(jié),但卻比張幸運得多的拿到許多國際獎牌。張大千一直在冥思苦想怎樣將中國的筆墨與世界接軌,從而達到自我人生的頂峰。而郎靜山是用照相機與感光材料,千方百計地弄出中國畫的味來。
郎靜山 1930年作 《金波泛筏》 銀鹽相紙
郎靜山從來都不教訓自己的孩子,是要他們自己察覺所有的事情,以孩子是否能自覺,來衡量他們是否成長。他認為,“人要是沒有覺知,就什么都沒有了?!?
郎靜山一共有十五個兒女,卻隨時局磨折,分別落地于海峽兩岸以及海外生根成家。郎毓文是郎靜山的幺女,父親留予她言傳身教的影響,也正隨著她自己年歲的漸長而氤氳發(fā)酵。
郎毓文曾回憶到:
“記得我讀北一女中高一時,我們還住板橋,有時我會和父親一起坐公路局車回家。有一次,坐到一部有些椅背掉了的車子,我一屁股坐在一張有靠背的,一看父親坐的是沒靠背的,本想是否該和父親換位子的,但是自己想靠,又見父親坐著蠻挺的,就算了?;氐郊液螅赣H只是小聲地告訴母親,并說我還沒長大,不懂讓座。這比責備還能令我難過,但是那時還是沒有從這個錯誤中學到父親的智慧。
長大以后,我只聽父親說過一次:人要是沒有覺知,就什么都沒有了。原來父親從來都不教訓我們,是要我們自己察覺所有的事情。他是以我們是否能自覺,來衡量我們是否成長。我后來到溫哥華念藝術(shù)管理,父親和母親第一次來看我時,我請了幾個父親的客人,父親才說我會點一桌菜了,是長大了。那種自由和尊重,沒有任何其他的父親可以做到同樣的程度。
郎靜山 《雷聲花葉》 銀鹽相紙 49×61cm
拍賣信息: 香港蘇富比2015年秋季拍賣會 <現(xiàn)代亞洲藝術(shù)>專場 成交價:62,500 HKD
這位跨越了一個世紀的百歲老人,童年及求學在滿清末年,事業(yè)和名聲隨民國展開,中年以后在臺灣孤島一待就是四十年。
1995年,郎靜山在臺北逝世,享年104歲。
攝影是靜止的,郎靜山的一生卻是充滿著創(chuàng)造與生機的,“人活著要有生趣”,也許這才是郎靜山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郎靜山 1955年作 《無車運斧》 銀鹽紙基 36×28cm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