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6/20 21:27:03 來源:新浪收藏
鹿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祥瑞之獸。古代“四靈”中龍和麒麟都有鹿的特征,可見鹿在古代吉祥文化中占有相當(dāng)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象征長壽,在古代還代表政權(quán)和帝位。不論是在儒、釋、道三種文化中或是古代民間信仰中,人們對于鹿的推崇與喜愛從未減少。鹿喜群處,《詩經(jīng)?小雅?鹿鳴之什》即以之喻賓朋歡聚,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之比興。此次春拍,我們也敬候各界賓朋,共享“天賜福祿”。
一只鹿在空曠的原野上,發(fā)出了呦呦的鳴聲,此起彼應(yīng),悅耳動聽。太平盛世,仁愛的德音回響大地。
1313 清乾隆 粉彩雙耳百鹿尊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參閱 1。 上海博物館,《胡惠春先生、王華云女士捐贈瓷器精品選》,圖版67號
2。 臺北故宮博物院,《華麗彩瓷-乾隆洋彩特展》,圖版51號
3。 2008年5月13日于倫敦佳士得 Earls Cowper專拍中拍賣,拍品224號
4。 2012年5月30日于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3990號
來源 據(jù)傳 上海革委會退賠
高:45cm
RMB: 3,000,000-5,000,000
此尊敞口,溜肩,垂腹,圈足,肩部有一雙對稱礬紅描金螭龍耳。將器身上的紋飾展開,便是一幅以粉彩描繪松石白鹿圖:在一片山石聳立、流水潺潺的大好風(fēng)光之中,此尊敞口,溜肩,垂腹,圈足,肩部有一雙對稱礬紅描金螭龍耳。將器身上的紋飾展開,便是一幅以粉彩描繪松石白鹿圖:在一片山石聳立、流水潺潺的大好風(fēng)光之中,一大片梅花鹿自由自在地生活著。此地松林繁茂,壽桃碩果累累,靈芝仙草點綴各處,猶如一番仙境。梅花鹿三五成群,奔跑嬉戲,飲泉進食,親昵相依,或站或臥,鳴叫休憩。它們中有老有少,有公有母,百姿百態(tài),盡在其中。底部正中落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字體端莊有力。
此尊造型端莊歸正,器型淳樸仿古,粉彩發(fā)色鮮艷,描繪細(xì)致入微,鹿毛針葉分毫畢現(xiàn),整幅畫面更是生機勃勃,氣勢非凡。百鹿諧音“百祿”,與圖中的松樹、壽桃、靈芝、仙草一起寓意加官進祿、富貴延年。
鹿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意預(yù)祥瑞。“王者孝則白鹿見;王者明,惠及下,亦見”,白鹿的出現(xiàn)被視為天下太平的標(biāo)志;同時,白鹿還是仙人的坐騎。漢樂府《長歌行》中就有“仙人乘白鹿,發(fā)短耳何長。導(dǎo)我上太華,攬芝獲赤幢”之句。佛教文化中也有釋迦牟尼成佛前曾轉(zhuǎn)生為九色鹿王的傳說。
清 郎世寧 弘歷哨鹿圖軸 絹本設(shè)色 縱二六七·五厘米 橫三一九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宮廷中,吉祥雙關(guān)含義的裝飾圖案日盛,以鹿為題材的裝飾更是品樣翻新,亦為十九、二十世紀(jì)流行趨勢之濫觴。另外,特別重視騎射的清代皇帝歷年在避暑山莊都舉辦‘木蘭秋狝’,而主要的狩獵目標(biāo)就是鹿。滿清民族在長期的游牧狩獵生活中,形成了很多關(guān)于鹿的傳說和習(xí)俗,從而制作了各種表現(xiàn)鹿題材的各種器物,仿佛瑞鹿降臨,祥氣凝結(jié),備受帝后喜愛。在宮廷畫家的筆觸下,優(yōu)美而又充滿靈性的鹿形象或活躍于原野上、或攸閑于松樹下,從容寬閑,和氣致祥。
清人繪 胤禛十二月景行樂圖軸之十二月 局部 絹本設(shè)色 縱一八四·五厘米 橫一〇三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早在《詩經(jīng)?小雅》中就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來描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到了清朝,歷代皇帝更是崇尚木蘭秋狝,其中木蘭正是滿語中“哨鹿”的音譯。木蘭秋狝不僅是狩獵娛樂,實質(zhì)更是宣揚國威檢閱兵馬的大型軍政活動。乾隆帝對于木蘭秋狝大典十分重視,自乾隆六年到乾隆五十六年,秋狝多達(dá)四十次。獵鹿期間,乾隆皇帝也會帶上艾啟蒙、郎世寧等著名皇家西洋畫師來描繪山川之中鹿群生活的景象,制成《百鹿圖》,今臺北故宮博物院猶存艾啟蒙的《百鹿圖》長卷一幅。
清 艾啟蒙 百鹿圖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后來景德鎮(zhèn)的畫師正是以《百鹿圖》為藍(lán)本,經(jīng)過修飾加工,將皇家大典與美好寓意融為一體,最終創(chuàng)造了粉彩百鹿尊。由于乾隆時期的御窯廠無論是用色用料還是燒制工藝均達(dá)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乾隆粉彩百鹿尊成為了清代御窯廠的登峰造極的作品之一。雖后世嘉慶至光緒年間對百鹿尊多有仿制,然無一可望其項背。
1313 清乾隆 粉彩雙耳百鹿尊
鹿喜群處,《詩經(jīng)?小雅?鹿鳴之什》即以之喻賓朋歡聚,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之比興。此次春拍,我們也敬候四海嘉賓,共享“天賜福祿”。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