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6/20 19:32:15 來源:雅昌藝術網(wǎng)
王紱《筆舫圖卷》1414年作 手卷 水墨紙本 畫心24×46cm;題跋24×667cm
[北京保利]仰之彌高——中國古代書畫夜場
2018年06月17日下午18:00點,北京保利2018年春拍“仰之彌高——中國古代書畫夜場”在北京四季酒店舉槌,本場共40件精品上拍。其中,王紱《筆舫圖卷》以980萬元起拍,1800萬元落槌,加傭金最終以2070萬元成交。(拍前估價:RMB 12,000,000-20,000,000)
王紱(1362-1416)字孟端,號友石生,江蘇無錫人,祖父輩皆隱居不仕,樂善好義。王紱幼年聰慧好學,才分極高,洪武十一年,王紱補征召進京供職。但好景不長,因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謀逆案,獲罪被貶謫戍山西朔州,年僅十九歲。戍守朔北時,他的才情、詩情、畫藝都為人所重。在戍邊二十年后,王紱才得以返家,他已經(jīng)三十九歲,與好友韓奕隱居九龍山。在安逸的生活條件和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下,他潛心于畫藝,日益精進。現(xiàn)存書畫作品,大多作于隱居之后。
王紱《筆舫圖卷》局部
王紱 1414年作 《北京八景》圖卷之《太液清波》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但這樣的好日子并未持續(xù)太久。明初的統(tǒng)治者要求士要都要為國家所用,否則即被殺害,最典型的案例便是貴溪夏伯啟叔侄。永樂元年(1403),43歲的王紱以善書,被薦入職文淵閣,但無官無品,薪俸微薄,生活清苦,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十年。永樂十年(1412),升為中書舍人,官職七品,自此他常陪侍永樂皇帝左右,永樂十一、十二年(1413-1414),還曾兩度扈從北京。王紱此件《筆舫圖》,創(chuàng)作年代在永樂十二年,正是其人生的黃金階段。他經(jīng)歷了守邊、隱居之后,終能入仕,官居七品,并常陪待在永樂皇帝左右,與永樂帝兩次巡狩北京。此作便是其第二次扈從赴京時所作,這與他最典型的代表作《北京八景》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為同一年所作,為其畫藝的巔峰時期。
《筆舫圖》后紙題跋中提及人物:
解縉、張士榮、張士遠、文寶之孫嗣英
此《筆舫圖》畫心有張純修、謝松洲兩位收藏大家的藏印。后紙有明初曾棨、郭貞、胡說、謝潔、賈漳、繆順、陳范、張顯宗、吳原頤等二十三家題跋,王紱便為其補圖。而畫的主人為元末明初著名筆工張文寶。張文寶是吳興人。擅制筆。他曾經(jīng)自備一船,名為筆舫。沿江而行,往來于士大夫之間,往來叨陪。后紙繆順、任麒二人題跋中,還提到了張文寶的二位孫輩,張士遠和張士榮。
此《筆舫圖》純用水墨,取法上,更多取法黃公望,濕筆淡墨,構圖平遠。江水因山體的阻隔而微微泛起漣漪,水波的表現(xiàn)也是王紱常用的直線條,這種平直的水波,在《秋林隱居圖》、《為密齋作山水》,以及遼寧博物館所藏《觀音、金剛經(jīng)合璧全卷》上都能見到。遠處用似有似無的筆墨表現(xiàn)水天相接,山水相依,給人以宏大浩渺之感。而在這波光粼粼之上,一支小舟,悠游于水天之間。而小舟的主人便是張文寶。畫中的張文寶閑適的坐于船頭,一邊慢慢劃漿,一邊欣賞這大自然塑造跑的飄渺寬闊、靜逸閑適的自然風光。
從此卷題跋可知,曾棨題跋時,已經(jīng)是為張文寶的孫輩張士榮、張士遠題了。之后張文寶的七世孫張宗大,請文伯仁題跋,從張文寶算起到張宗大,將近兩百年,一直在張家寶藏。畫心“子安珍藏記”一印,為康熙時期著名收藏家張純修藏印,米芾《樂兄帖》、解縉《自書詩卷》(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以及趙左《山間秋色圖》(武漢博物館藏)等諸多歷代名跡上,都有其藏印?!傲诌楇季印睘橛赫龝r謝松洲藏印,雍正初,謝松洲受命鑒別內(nèi)府所藏真贗,因即以所畫山水進呈,得蒙嘉獎,由此可知他精于鑒賞,擅山水,禹之鼎《秋林覓句圖》(浙江博物館藏)卷上,有謝松洲題跋。在張、謝二人之后,入藏顧氏過云樓,并著錄于其《過云樓書畫記》中。
總之,此卷歷經(jīng)張氏七代家藏,入清后,歷張、謝、顧三人遞藏,流轉傳承極為明確。而王紱傳世作品極少,傳世手卷在十件左右,而此件是其中一件。宋元書畫年久日稀,明初墨跡亦難得一見,如此長卷,筆墨精妙,且兼具訂史之功用,不可多得。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