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6/6 16:55:12 來源:雅昌藝術網(wǎng)
清宮琺瑯彩瓷分兩類,一是瓷胎畫琺瑯,一是瓷胎洋彩,兩者均是盛清宮廷工藝的曠世杰作。
梳理文獻中“洋彩”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雍正十三年(1735),督陶官唐英所撰之《陶務述略碑記》:“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琺瑯畫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無不精細入神?!?,可知洋彩與琺瑯彩同使用琺瑯料,且繪畫技法上多摹仿西洋。乾隆朝琺瑯彩與洋彩屢屢在《活計檔》及《陳設檔》中同時出現(xiàn),特別是乾隆初年。乾隆皇帝愛好廣博,借以御窯廠之能工巧匠,以瓷為胎,敷設彩釉,借鑒西洋,遂成“洋彩”。更因其長期存于深宮且數(shù)量稀少,專供帝王閑暇時賞玩,舉世罕見,成為了極其珍貴的皇家藝術珍品,代表了中國古代陶瓷工藝巔峰時期的最高水平。
1309 清乾隆 胭脂紅地纏枝暗八仙大尊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參閱 1.臺北故宮博物院《華麗彩瓷-乾隆洋彩》
2.《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
3.《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琺瑯彩·粉彩》,上??茖W技術社2004年
高:58cm
此件胭脂紅地洋彩纏枝暗八仙大尊,敞口,短頸,溜肩,圓腹,脛部內斂,圈足。胎質精細潔白,釉面勻凈。通體施胭脂紅釉。器型飽滿,裝飾圖案力求華麗繁縟,口沿之上黃彩地,如意紋飾施綠彩,間點胭脂紅點裝飾。器頸之上,繪纏枝蓮紋,紋飾之間有礬紅彩蝙蝠銜綬帶,器肩之上一周松石綠地云肩紋飾,其上繪纏枝蓮紋。器身之上繪纏枝蓮紋,花型各異,中間一朵寶相花,飽滿斑斕,其上繪有暗八寶紋飾。足脛之上為變形的仰蓮瓣紋飾,黃釉與松石綠地釉交錯,色彩分明十分醒目。足外一圈醬釉,底足內有礬紅“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
清乾隆 胭脂紅地纏枝暗八仙大尊(另一面)
此尊釉色鮮麗勻亮、紋飾細膩生動,特別是洋彩的運用,更彰顯了無與倫比的皇家風范。而細觀纏枝紋邊緣白色琺瑯料的使用,可明顯感受到西方繪畫技法融入帶來的影響。豐艷的胭脂紅地,芊綿秀麗的洋彩描繪,完美的工藝技法,加之該器器形端莊華麗,雍容的氣度。無不凸顯出乾隆御窯的華美,讓此器成為存世乾隆官窯瓷器中最令人夢寐以求的珍品之一。
器物局部
在本已繁華的紋中再增添吉祥喜氣圖案亦是乾隆朝彩瓷的典型裝飾方法之一。此尊器身上暗藏纏枝花卉問其中的紋飾“暗八寶”,也作“暗八仙”,是常見的民俗圖案。其只采用八仙所執(zhí)器物,而不直接出現(xiàn)本尊,故稱“暗八仙”,也叫“道家八寶”。其中扇子代表漢鐘離,寶劍對應呂洞賓,葫蘆和拐仗代表李鐵拐,陰陽板對應曹國舅,花籃代表藍采和,漁鼓或道情筒和拂塵對應張果老,笛子代表韓湘子,荷花或笊籬對應何仙姑?!鞍蛋讼伞笨芍^民俗吉祥紋飾中集大成者,給人以喜氣之感,可謂大俗大雅。
暗八仙圖案
1314 清乾隆 洋彩胭脂紅八吉祥仿古雙獸耳壺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參閱: 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956
來源 英國家族舊藏
高:23.5cm
本器器型源自商周青銅耳壺,配以胭脂紅彩勾勒填充主體紋飾。器物敞口,短頸,一雙胭脂紅獸耳分列頸部兩側,溜肩,腹部最大處凸起,圈足外撇。胭脂紅繪畫格局有致,口沿有蕉葉紋,頸部為變形幾何夔龍紋,腹部主體前后上下共分八塊梯形開光,每塊開光上各繪有一種花卉紋和一件八吉祥紋飾,共計繪八吉祥紋和八朵粉彩花卉,其組合設計極為巧妙,繪畫細致,寓意吉祥。開光之間裝飾有類似于青銅禮器上的飛棱和弦?guī)蛊?,它們上面亦覆蓋變形幾何夔龍紋、蕉葉紋、圓形花卉紋等,底部還有一圈如意云頭紋。此器通體的胭脂紅為釉上彩料,釉色明妍瑰麗,嬌艷奪目,襯以白釉為地,盡顯神韻,有淺浮雕的效果。器物整體端莊盡顯名貴風姿,體現(xiàn)了乾隆御窯的雍容奢華。底施松石綠釉,正中落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
乾隆帝好古董古器,對商周青銅禮器文化更是推崇至極。因此當時仿古盛行,許多瓷器均仿青銅器型,以青花或單色釉或窯變釉為多。此類仿古雙獸耳壺中常見青花加粉彩繪或見黃地青花粉彩等釉色裝飾,構圖與本品一致。胭脂料彩,又稱“洋紅”、“金紅”,在《陶成記事碑》中唐英稱它“西洋紫色”,屬于琺瑯彩。胭脂紅彩是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才開始在景德鎮(zhèn)使用,雍正中后期,由于御窯廠的革新,胭脂紅逐漸得到推廣使用至彩瓷領域,直到乾隆時期胭脂紅才可被御窯廠熟練廣泛地運用。燒制胭脂紅需引入西洋配釉法,在紅釉中加金以低溫燒成,由于燒制不易,提純困難,頗為名貴,專供皇帝御用?!短昭拧分^之“華貴中之佚麗者也釉質勻凈明艷,殆亡倫比。紫晶遜其鮮妍,玫瑰無其嬌麗”。
側面圖
器身(兩面)八寶紋樣
事實上關于琺瑯彩、粉彩及洋彩的異同及區(qū)分,學者多有論及,觀點并非全然統(tǒng)一,但其工藝繁雜,原料珍貴,存世稀少卻是共識。此次春拍,北京華辰有幸征得以上兩件乾隆洋彩胭脂紅精品,與大家共賞。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