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5/28 17:29:46 來源:雅昌藝術網
趙無極《10.11.58-30.12.70》1958-1970年作 油彩 畫布 130×195cm
[佳士得]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2018年5月26日下午6點,佳士得香港2018年春拍“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于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槌,本場共77件精品上拍。其中,趙無極費時12年的杰作《10.11.58-30.12.70》以6200萬港幣落槌,加傭金最終以7210萬港幣成交。(拍前估價:HKD 50,000,000-70,000,000)
趙無極于杭州美專求學時期(1935-1941),在中西合并的藝術訓練下,追求的是印象派的明朗與輕快。1948年赴法國之前,他只有一些介紹印象派的小畫冊,聽說過塞尚,但不知道有立體派,只知道畢加索。直到1985年,趙無極再見當初一同習畫于杭州美專的同學時才發(fā)現(xiàn),自從他離開中國后,他們“未曾改變,還在學習馬蒂斯和畢加索”。因而他感嘆道:“其實,誰能了解,我花了多少時間來傾聽、消化塞尚、馬蒂斯,然后再回頭、尋找我們傳統(tǒng)中我認為最美的唐、宋繪畫。整整五十年的功夫!”。
1958年他開始僅以完成的日期為畫作命名,至1960年代,趙無極自言繪畫有了“具體的成果”,使他以不同的眼光看世界。自1958以至1970年,拍品《10.11.58-30.12.70》歷時12年始完成,作品涵括趙無極繪畫精華時期的三個階段:克利繪畫時期-甲骨文繪畫時期-開創(chuàng)強烈動態(tài)感以及空間感的60年代狂草時期,技法多元地表現(xiàn)在畫面之中。無彩度的黑與白堆砌出多層次的色相變化,以黑代表虛無之境界,以白示意希望與光明,不僅復興東方傳統(tǒng)中適意而非再現(xiàn)的生命之氣,更在光影之間進行了一場東方與西方詩性的對話?!?0.11.58-30.12.70》在中國繪畫的傳承上,成功傳達了其所追求的“氣韻生動”。而根據(jù)王季遷先生,“生動”的傳達建立于各種要素的組合上,如黑與白、有與無等。這些組合是自然的創(chuàng)造,并非刻意的安排;這種感覺不但是活的,也是動的。《10.11.58-30.12.70》在長時間的繪畫過程中不停地修改與增減,使其產生了與西方抽象繪畫截然不同的特性。
趙無極在反思自身文化根源之外,同時汲取西方藝術對光線與陰影的意識與表現(xiàn)。從十七世紀的倫勃朗到十九世紀的透納,以至印象派畫家,西方繪畫對于光線的觀察與演繹,影響趙無極在畫中置入抽象的光源。塞尚畫中灑落自樹葉縫隙中波動的光影,照映在山間巖塊并反射至觀者眼中;我們似乎能夠從《10.11.58-30.12.70》中看到同樣的光線,以更為隱含的方式自畫面流瀉而出。
1959年,趙無極在巴黎買下一座倉庫,由喬治·左哈奈改建成工作室;工作室并未設計對外開敞的窗戶,僅有專門用來采光的玻璃屋頂,養(yǎng)分般的供給他從上而下的自然光源,并使他得以創(chuàng)作大幅作品。觀者因而可見《10.11.58-30.12.70》中撥云見日般的光線,發(fā)散自趙無極在1960年代所追尋“放光的中心點”,觸發(fā)了我們對于畫面暗處色塊與空間的種種臆測,更總結了趙無極1960年代的繪畫,一如他所說:“技術層面的問題已不存在,我可以放手作畫,隨心所欲,大幅畫布使我必須與空間搏斗,不但要填滿它,還要給它生命,把我完全投注其中?!绷硗猓水嬙?013年11月佳士得香港秋拍中以3260萬港幣成交。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