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5/8 18:20:21 來源:雅昌藝術(shù)網(wǎng)
是卷趙左《谿山無盡》圖卷,紙本,設(shè)色畫。首段繪山麓綿密,峻嶺逶迤,村墟錯落。茂林高樹間,扶笻老丈過橋而來,又有漁舟泛湖,高士閑眺,其樂陶然;山中紅墻古寺,門敞以迎客;緣路而行,流溪之上,谿亭之內(nèi),見聽泉雅士;其后畫溪山環(huán)抱,江水浩渺為是卷第二段,山間多廟宇房舍,江內(nèi)廣布舟船。肩負釣竿而歸莊者、軒亭水閣吟詠者、泛舟江上者,泊岸停駐者等,各得其樂;江左復(fù)作群山飛瀑,廊橋梵宇為結(jié),有仰觀飛泉競流者,怡然自得,或為畫家自況。此卷山長水遠,繁復(fù)群山之后盡顯江水無垠,有豁然開朗、滌蕩心胸之感。
趙左(明,萬歷—崇禎) 谿山無盡圖 手卷 設(shè)色紙本 尺寸 28×598cm
創(chuàng)作年代 壬子-癸丑(1612-1613年)作
題識:壬子春三月之朔,余過吳興寫子久溪山無盡圖,成于癸丑中秋前二日也。趙左。
鈐?。黑w左、文度
鑒藏?。亨嵆谡洳?、俠如、士介、潤州戴植、平生欣賞、古潤戴植培之氏一字芝農(nóng)鑒藏書畫記、芝·農(nóng)、戴培之家珍藏、倍萬樓主人、慈溪嚴(yán)氏小長蘆館珍藏、小長蘆館主人、慈溪嚴(yán)氏筱舫收藏金石書畫之印、筱舫經(jīng)眼、曾在沈劍知處
趙左 谿山無盡 局部(一)
趙左 谿山無盡 局部(二)
趙左 谿山無盡 局部(三)
松江魁首 華亭文度
周亮工在《讀畫錄》中說:“趙文度,名左,華亭人,與董文敏同郡同時,筆墨亦相類,世人謂開松江派者,首為屈指”。周亮工(1612-1672)為明末清初人,其生活于松江派已經(jīng)形成影響的年代,所以在他的著作中,正式出現(xiàn)“松江派”是較為準(zhǔn)確的,而據(jù)周氏所記,趙左為松江派的開創(chuàng)者,且在同書所載董其昌傳中,并未指出董氏與松江派的關(guān)系。藍瑛、謝彬在《圖繪寶鑒續(xù)纂》中說:趙左,字文度,華亭人,善山水,筆墨秀雅,煙云生動,烘染得法,設(shè)色韻致,吳下蘇松一派,乃其首創(chuàng)門庭也。周亮工所記載其為“松江派”之開創(chuàng)者,而藍瑛和謝彬明確提出了趙左首創(chuàng)蘇松派,因現(xiàn)存文獻多有重疊以及相互矛盾之處,且后世著作多以“松江派”、“蘇松派”“云間派”等統(tǒng)稱“松江派”,但以上兩則較早的畫論無疑肯定了趙左在當(dāng)時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
明人徐士俊為趙左之子相交,為《趙文度大愚庵遺集序》所道最為詳盡:“華亭趙文度先生,少年游京師,以秋草詩得名,京師之人,群呼之為趙秋草,與曩時所謂袁白燕者相類。既而學(xué)畫則筆精墨妙,疑有神助,其初全仿唐人,后乃兼入宋元諸家,在明朝為開辟手。詩中畫,畫中詩,其信然耶!晚年癖愛西湖,暫卜居于棲水之上,比歿時無遺畫,畫輒為人取去,惟敝簏中殘詩數(shù)卷,筆墨如生。余近與先生之八郎修虔氏交,遂得窺其全豹。修虔精于畫理,綽有父風(fēng),又能取其遺集而表章焉。然江南之人,但知先生之善畫而不知先生之善詩也。詩之清新俊逸,即開府參軍何以過之。試盤旋坐臥其間,則十日一水,五曰一山,不知其幾千里。而今最可惜者,以先生之才,詩畫雙絕,不荻向數(shù)塊花磚,操管弄墨,乃環(huán)環(huán)四壁,竟以山林老”。
世人盡知趙左為董其昌的代筆人,而忽視了趙左作為“松江派”的開創(chuàng)者的繪畫水準(zhǔn)和歷史地位。因趙左存世作品不多,據(jù)查,全國各大公立博物館存趙左作品約60余件,其生平資料較少,目前生卒年不詳。有學(xué)者認為其卒年為1636年之后,亦有學(xué)者認為是1620年,以《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出圖且有明確紀(jì)年作品為例,創(chuàng)作時間最早的北京故宮所藏,趙左作于萬歷三十二年(1604)的《富春大嶺圖》以及設(shè)色金箋《山水》,最晚僅見為天津市博物館藏趙左《山水》金箋扇頁作于崇禎九年 (1636),余者皆為1620年前所作,故而,趙左至少于公元1620年前在世應(yīng)為不謬。
南宗正脈 鐘情子久
趙左 谿山無盡圖卷 款書
是作《谿山無盡》,畫家自題“壬子春(1612年)三月之朔,余過吳興,寫子久溪山無盡圖,成于癸丑(1613年)中秋前二日也”。趙左與宋懋晉俱受業(yè)于宋旭,懋晉揮灑自得,而趙左“惜墨構(gòu)思,不輕涉筆”,其山水畫以董源為宗,兼學(xué)二米、黃公望、倪瓚等諸家。趙左無疑是對元四家,尤其黃公望是情有獨鐘的,以款字涉及黃公望字號“大癡、子久”的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趙左萬歷三十二年(1604)《摹子久富春大嶺圖》,上海博物館藏趙左萬歷四十七年(1619)《仿大癡秋山無盡圖卷》、廣州市美術(shù)館藏趙左萬歷四十七年(1619)《仿黃子久山水卷》,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趙左作于萬歷三十九年(1611)、成于次年的《仿子久谿山無盡》以及本幅等等。盡管其題寫“摹子久”、“仿大癡”,雖學(xué)黃公望亦有用自家法度,善用干筆焦墨而又長于烘染,山石多以長披麻皴略帶荷葉皴勾皴,形成清蒼靈秀、設(shè)色雅致風(fēng)格。而題“谿山無盡”或“秋山無盡”作手卷亦不為少數(shù),雖名稱不同,但大致所繪多為秋山(谿山)意境,不一一舉例。
“松江畫派”作為“南宗正脈”,奉行以董巨、子久為宗,繼承并發(fā)揚文人畫的傳統(tǒng)應(yīng)為流派之準(zhǔn)則。趙左必然是品鑒過黃公望真跡的,且不說董其昌是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鑒藏家,或許在此前后,趙左都會時常欣賞這卷名跡。據(jù)俞安期(1550-1627年后)《翏翏集》卷十四《吳之矩溪樓歌,題趙文度畫障》云:“銅官之北荊谿陽,樓居高起臨回塘……華亭趙文度詞客兼畫師,樓居寫作丘壑障。千峰萬瀨縮尋丈,飛雨飛云欲來往。何當(dāng)更置長嘯人,壁上齊令眾山響?!便~官在今江蘇宜興,為吳之矩居住地,可見,趙左曾到吳之矩的溪樓為其作畫。吳之矩藏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為董其昌售予,從這個意義上講,趙左對于黃公望的推崇和研習(xí),或心追手摹的。
筆不輕涉 匠心結(jié)構(gòu)
此作《谿山無盡》卷,畫家動筆于萬歷四十年(壬子,1612)春三月,至癸丑(1613年)中秋前二日(八月十三),用時一年有余。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藏《谿山無盡》卷,是“二十四福堂”主人王際華以及新安程霖生先后遞藏,布局與本卷一致,款書“萬歷辛亥(1611年)夏五月,趙左仿子久畫谿山無盡圖。成于壬子(1612年)春三月之朔(初一)”,兩卷皆為跨年之作,且創(chuàng)作時間首尾相接。相較而言,本作山石畫法多用長披麻皴法,用線多以干墨為之,蒼潤空靈;大都會《谿山無盡》卷山石畫法多用荷葉皴法,用筆較為厚重蒼莽。相比黃公望作《富春山居》用時三年來說,趙左畫此二卷用時較長也不為過,其中原因,或是趙左作為著名畫家的應(yīng)酬較多、加之自我生活的忙碌,以及對本卷畫作的用心程度較高所致。
趙左 谿山無盡圖卷 局部
趙左 谿山無盡圖卷 局部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有學(xué)者認為,趙左早年主要居住在松江華亭之西郊,晚年遷居杭州“大愚庵”直至終老。一種說法是趙左于公元1614年居于杭州,而另一種說法是其于1611年便已居住于西湖之畔,后者根據(jù)是,龐元濟《虛齋名畫續(xù)錄》著錄了一件趙左年款“辛亥秋”(1611年)作品,其中鈐印有 “大愚庵”。但有學(xué)者研究,即使趙左居于杭州,但因“其內(nèi)人不便于杭”,趙左也常回華亭,舟車往返,不辭辛苦。
廣東省博物館藏趙左《煙江疊嶂圖卷》款署:“庚戌(萬歷三十八年,1610)秋仲趙左寫煙江疊嶂于西堂夜雨”此時,趙左或未遷居至杭州。遼寧省博物館藏趙左《華山圖軸》款署:“萬歷辛亥(1611年)秋九月廿日,華亭趙左摹李營丘華山圖”。也正是在這一天,趙左畫了另外一張畫,即上海博物館藏趙左《摹松雪翁高山流水》趙左題:“萬歷辛亥(1611年)秋九月廿日,趙左摹松雪翁高山流水?!倍洳诋嫹笊项}“趙吳興此圖在余家,乃學(xué)盧徵君文度常坐臥其下三日夕。”此事也見于《董其昌系年》。應(yīng)該說,董其昌、趙左二人時有會面,否則也不會有“每替香光應(yīng)接忙”。同時期的,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趙左沒骨山水《秋山紅樹圖》有趙左的年款:“萬歷辛亥(1611年)秋九月。”在它的右側(cè)有董其昌三行相當(dāng)醒目的題記:“峒關(guān)蒲雪,楊升妙跡不多傳。見此如虎賁中郎”,也為一證。這僅僅是公元1611年九月之畫作,這也說明了大都會《谿山無盡》會畫了將近一年的某些方面的原因。
或許是感覺早年這一卷不甚滿意,比如卷后的溪流的處理過于突兀,因此對于“不輕涉筆”,力求完美的趙左來說,又作本卷。但依舊忙碌,不僅有捉刀之忙,亦要應(yīng)酬友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趙左于萬歷四十年所作《谿山無盡圖卷》,款書“壬子(1612年)臘月之望(十五),寫贈五鹿先生還朝”,“五鹿先生”應(yīng)為華亭人張仲山,何三畏《云間志略》有其傳。沈陽故宮博物院藏趙左《煙靄橫看圖卷》款“(萬歷)壬子(1612年)臘月廿六日仿大年畫”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趙左《山水十開冊》款署“癸丑(萬歷四十一年,1613)夏日畫 ”; 清·張四科《寶閑堂集》卷二(乾隆二十四年刻本)載《題趙文度畫五城十二樓圖》圖后題五言詩四絕,句署曰:癸丑(1612年)六月四日為茅止生悼陶姫作并畫”。茅止生(1594-1640),名元儀,浙江歸安人,今屬浙江湖州。著有軍事學(xué)巨著《武備志》。繪制本卷之后,還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趙左《群玉山房圖卷》款署:“萬歷癸丑(四十一年,1613)九月,新安汪玉吉兄四十初度,為作群玉山圖?!边@當(dāng)然是僅見于存世作品而言,也說了趙左作為當(dāng)時最為著名的畫家,是很難一次性完成如此繁復(fù)、如此用心之作的。
∧ 趙左 山水冊 之一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本作 局部
宗伯嘆賞 不可復(fù)得
是作由董其昌、鄭元勛、吳昌碩先后題跋;鄭元勛、鄭俠如兄弟,戴植,嚴(yán)信厚,沈劍知先后遞藏。
鄭元勛、鄭俠如兄弟皆為董其昌好友。鄭元勛(1598-1645),字超宗,號惠東,其原籍為安徽,后居揚州。崇禎十六年(1643)進士,后請假歸鄉(xiāng),次年授兵部職方司主事。工詩善畫,為江東名流。善山水,宗吳鎮(zhèn),尤工山水小景,措筆灑落全以士氣得韻。崇禎五年(1632)卜得城南廢圃,筑別業(yè)奉親。董其昌見其園蓋在柳影、山影、水影之間,故書“影園”二字為贈。然鄭元勛英年早逝,徐沁《明畫錄》云“因悍鎮(zhèn)分地臨揚,欲紓難而出語小誤,為眾擊慘死,時論惜之卒年四十八”。鄭元勛家族本世居安徽歙縣,先人于萬歷年間到揚州從事鹽業(yè)。到鄭元勛這一代,鄭氏由商而儒,博學(xué)能文,名重海內(nèi),而且,鄭元勛加入了聞名遐邇的文人結(jié)社——復(fù)社。此卷鄭元勛題跋詳述得其經(jīng)過,并倩董其昌題跋:“壬申(1632年)元月,又得此卷,結(jié)構(gòu)之工,筆法之妙,可謂傾海出珠矣。時董宗伯舟泊邗關(guān),與嘆賞竟日”。
本作 鄭元勛 題跋
鄭俠如為鄭元勛四弟。鄭元勛之父鄭之彥,字仲雋,號東里,年十九,補揚州郡秀才。有子四人,即元嗣、元勛、元化、俠如。鄭俠如字士介,號休囤,明崇禎十二年(1639)貢生,授工部司務(wù)。“迨超宗死難,士介徒步入應(yīng)天,哀泣上書得白”,可知其與二兄鄭元勛最為相善。入清后歸里,筑“休園”,“二畝之間,及王氏園,超宗有影園,贊可有嘉樹園,士介有休園,於是兄弟以園林相競矣”。揚州詩文之會,以馬氏小玲瓏山館、程氏筱園及鄭氏休園為最盛??滴蹰g,以其子鄭為光貴,賜翰林院庶吉士。
而后是卷歸戴植所有,戴植,字培之、芝農(nóng),江蘇鎮(zhèn)江人。清道光年間人。富收藏,精鑒別。“潤州戴植、平生欣賞、古潤戴植培之氏一字芝農(nóng)鑒藏書畫記、芝農(nóng)、戴培之家珍藏、培萬樓主人”等等皆為其常用書畫鑒藏印。嚴(yán)信厚(1838-1907),字筱舫,以字行,浙江慈溪人。精于商務(wù),頗為李鴻章、榮祿賞識。經(jīng)營票號、鹽運,晚年任上海商務(wù)總會首任總理。雅好書畫,收藏甚富,以“小長蘆館主人”聞名于時。沈劍知,福建侯官人,沈葆楨曾孫。工書善畫,詩亦佳,為上海市文管會委員。依此看來,本卷收藏脈絡(luò)清晰,傳承有序。
最為令人信服的是卷董其昌觀跋。作為董其昌的著名代筆人,宗伯大學(xué)士對于趙左繪畫作品是有著最為深切、最為準(zhǔn)確的心得體會的,其跋“趙文度初為小景,以元季為師。及游長安,嘗過余苑西邸舍,觀所收董巨、宋人名跡,遂翻然一變。此圖殆盡其伎倆,今亦不可復(fù)得矣”,應(yīng)該是對本卷莫大的肯定與對趙左深切的懷念。
本作 董其昌 題跋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