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4/12 15:43:40 來源:雅昌藝術(shù)網(wǎng)
[保利香港]芬氳凝熠:玫茵堂暨私人珍藏中國藝術(shù)專場
4月2日,保利香港2018年春拍“玫茵堂暨私人珍藏中國藝術(shù)”專場在香港君悅酒店舉槌,本場共114件精品上拍。其中,金-元(12至13世紀)菩薩立像以760萬港幣起拍,1500萬港幣落槌,加傭金1770萬港幣成交(拍前估價:HKD8,000,000-12,000,000)。
金-元(12至13世紀) 菩薩立像
成交價:1770萬港幣
來源
1.霍明志(Paul Houo-Ming-Tse) 北平
2.Hotel Drouot (拍賣行)1932年‘霍明志舊藏:中國藝術(shù)品’專場 Lot No.84
3.Gerard Devillers 巴黎
4.Eskenazi 紐約
5.北美十面靈璧山居珍藏(The Ten-Views Lingbi Rock Retreat Collection),編號EK106
展覽及出版
1.霍明志著,《達古齋古證錄》 (「Preuves des Antiquites de Chine」),北京,1930,第314頁
2.Hotel Drouot,《霍明志收藏:中國藝術(shù)品》(「Objets d’ art de la Chine:Collection Paul Houo-Ming-Tse」),1932年,巴黎,84號
3.Eskenazi,《北魏至明代佛教雕塑》,2002年3月,紐約,圖16
霍明志,字宗杰,浙江紹興人,二十世紀初著名收藏家。民國時在京城經(jīng)營古董商,名為達古齋,遠近馳名,所經(jīng)手古董多藏于歐美著名博物館。新中國成立后將所珍藏的萬余件文物捐贈于中國歷史博物館。他曾是張勛部下,所以和前清的皇族后人交情頗深,因而常有貨源出處顯赫。20世紀上半葉曾在法國巴黎舉行高古木雕佛像展覽會,影響深遠。其所著《達古齋古證錄》記錄了其一生經(jīng)眼的各類古董珍器、古籍、碑帖拓片,歷代官私印,古幣、舊仿石器、書畫等古玩圖譜大全,是古董考證的歷史專著,本件木佛即收錄于此書。
局部
木雕菩薩中空,跣足立于蓮座上,菩薩面頰飽滿,雙唇微啟,眼施黛色,其頭戴高冠,上原有化佛阿彌陀佛坐像,現(xiàn)已佚失。束發(fā)高髻,余發(fā)自兩側(cè)垂落,發(fā)冠上雕蓮花與珠寶扣帶。菩薩左手下垂,右手前肢佚失,應為抬起狀。菩薩袒前胸,上身著右袒內(nèi)裙,衣邊自左肩垂下,衣褶垂落腿股,邊緣錯落有致。僧衣垂至小腿,右腳跣足立。腰間束寬帶,繩結(jié)狀邊緣內(nèi)是方形帶板,腰帶于腹部綁成松結(jié)。菩薩肩覆披帛,皺褶沿肌膚形成自然的曲線,其頸飾精致華美,以摩羯魚造型繞頸一周,墜于胸前。雕像表面依然有施金留存,多處可見綠色、紅色以及黑色殘彩。
此尊觀音菩薩由一整棵木材圓雕而成,雙臂為分雕后接。整體面貌英俊而英朗,其發(fā)高束,隱于寶冠后面,生動而翹起的衣邊一改早期佛造像的簡潔與抽象,鑲嵌的眼珠更說明雕制的繁復與細致。相較于唐代造像肌肉塑造的夸張,遼、金時期的造像的肌肉隆起度更為適中,面相及表情脫離了唐代神格化的塑造,而更顯人間趣味,而其寶冠及裝身則較唐代更為華麗厚重。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有一例菩薩立像,其身覆厚彩,其腰間與本件相同,佩戴著由木雕模仿玉或金牌組成的飾帶,而其身明確刻有「明昌六年于洪洞縣」的信息,正是金章宗時期的1195年,這段銘文刻于一條長方板上,嵌于佛像身后,顯示出其出自山西臨汾,而這種風格上的雷同或許亦暗示了本尊造像的制作地區(qū)。與此同時,美國費城博物館與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所藏兩尊金代菩薩立像與本件有著相同的腰部飾帶,在下裙的處理上,本件與費城博物館所藏例亦有驚人的一致。現(xiàn)藏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興化寺壁畫的菩薩立像中,也發(fā)現(xiàn)有相同的腰飾,而壁畫時代相對略晚,但仍基本可推測本件立像制作地區(qū)或為山西地區(qū)。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