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3/19 15:23:27 來源:雅昌藝術網
[保利香港]中國古董珍玩專場
3029 金-元(十二至十三世紀) 菩薩立像 木雕 彩繪 H 142cm
估價:HK$ 8,000,000 - 12,000,000
來源
1. 霍明志(Paul Houo-Ming-Tse) 北平
2. Hotel Drouot (拍賣行)1932年 ‘霍明志舊藏:中國藝術品’專場 Lot No. 84
3. Gerard Devillers 巴黎
4. Eskenazi 紐約
5.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珍藏(The Ten-Views Lingbi Rock Retreat Collection),編號EK106
▲Hotel Drouot (拍賣行)1932年 ‘霍明志舊藏:中國藝術品’專場 Lot No. 84
▲霍明志(Paul Houo-Ming-Tse)著《達古齋古證錄》
展覽及出版
1. 霍明志著,《達古齋古證錄》 (“Preuves des Antiquites de Chine”),北京,1930,第314頁
2. Hotel Drouot,《霍明志收藏:中國藝術品》(“Objets d’ art de la Chine: Collection Paul Houo-Ming-
Tse”),1932年,巴黎,84號
3. Eskenazi, 《北魏至明代佛教雕塑》,2002年3月,紐約,圖16
“無宋木,不成館”
——氣韻生動的宋金元山西木雕
1 山西雕塑為世界各大博物館所珍視的開始
二十世紀初,山西太平縣連村(即今襄汾縣南賈鎮(zhèn)連村)村民在靈石縣韓侯鎮(zhèn)北山下,發(fā)現(xiàn)了一座廢棄已久、難以登臨的半山古寺,冒險入寺,發(fā)現(xiàn)了一尊精妙絕倫的木雕造像,在當時引得山西全境皆轟動一時。由此,開始了山西寺廟為全世界藝術品殿堂輸送鎮(zhèn)‘殿’之寶的百年歷程?!畷x’,山西省的舊稱,輪廓近似一個由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絕大部分屬于黃土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到2000米之間,黃河的天然河道將山西和陜西、河南兩省分開,更因為王屋山和太行山的存在,使得山西,在這兩山一河的護衛(wèi)下,幾乎完整的幸免于兩千多年來中原的各種戰(zhàn)亂紛擾,才得以保存下來如此之多的唐宋建筑及雕塑藝術珍品。當時的古董商們開始大肆探搜山西全境的古寺,加之木雕造像輕便亦攜,故而大量歷代精品的木雕遂流失海外,如今國內的高古木雕造像精品則不多見了。
首次記載這一因緣的是二十世紀初期享譽國際的一位中國古董商,霍明志先生?;裘髦荆?879年,浙江紹興人,曾供職于張勛麾下,與前清的遺老遺少、格格、貝勒們頗有交情,為人精明亦誠信,在當時的古玩市場中擁有著穩(wěn)定而高檔的貨源,憑借多年的良好信譽,逐漸成為二戰(zhàn)前國際馳名的古董巨擘,許多歐美博物館的藏品是經他之手售出,1930年出版了《達古齋古證錄》,其中以圖文形式將著者所經眼的各類珍玩分門別類列名,揭示了許多古物造假方法和鑒定經驗,是二十世紀初古玩考證的最為重要的參考書之一。解放后,1949年更是將售余文物萬件悉數(shù)捐贈國家博物館,現(xiàn)藏于國博的金代木雕加彩菩薩立像即為其中之一。(圖片1 )英國牛津大學阿什莫里安博物館1982年購入的一件金代木雕菩薩亦出自霍明志,且與此尊菩薩立像同出于1932年巴黎拍賣,可見其在佛教造像的收藏史上影響之深遠。(圖片2)
▲左:圖片1 菩薩 宋金 彩繪木雕 高109厘米 ? 國家博物館藏 霍明志舊藏
右:圖片2 菩薩 金代 木雕金漆彩繪 高172.7公分 霍明志舊藏 1932年巴黎拍賣 ? 英國牛津阿什莫里安博物館藏
此尊觀音造像立姿,體量巨大,高142公分,時代特征鮮明,佛教美術信息保留完整,為金元時期雕塑藝術作品中難得的瑰寶。觀音立于蓮臺上,左臂下垂,右臂抬起,小臂殘缺。其面容豐滿,五官清晰,高鼻厚唇,神態(tài)莊嚴,長發(fā)分縷向上成高髻,飾以寶冠,冠上刻有蓮臺及珠寶扣。長辮緊束,沿肩自然順落及體側。帔帛復蓋肩背,刀法洗煉,可見絲綢飄逸的質感。外袍系腰,褶紋流暢至腿,袒胸跣足。胸前項圈寬大精美,胸腹刻畫健壯飽滿。腰帶由長方形仿玉帶板扣飾相連而成,正面被垂纓遮住,垂纓纏繞瑪瑙環(huán)。像表面仍部分殘留底料,并可見貼金色及綠紅黑等色跡于天衣、瓔珞、裙裾等各處。此尊觀音立像流傳有序,出于二十世紀初期著名古董商霍明志,1930年首次現(xiàn)身于其北平展覽,后1932年出現(xiàn)在巴黎專拍之中,2002年再現(xiàn)于Eskenazi紐約展覽之中,近百年皆為全球頂級藝術品藏家所有。
2 百年藝術品市場的‘寵兒’
宋元木雕真可謂這一個多世紀以來全球藝術品市場的‘寵兒’,戲謔的來講,每一位重量級業(yè)者幾乎都以合影或舉牌的方式表達了他們的重視。(圖片4)2012年12月19日由Eskenazi購買的元代木雕觀音坐像取得了超過九百萬歐元的成交額,躋身2012年全年中國藝術品成交前十位,并為當年佛造像類最高價成交拍品。此件作品不久即出現(xiàn)在Eskenazi倫敦2015年的雕塑展覽之中。(圖片5)2016年巴黎佳士得再次呈現(xiàn)了一件極為精彩的宋代木雕觀音坐像,為法國著名鞋履設計師Roger Vivier先生舊藏,成交價超過500萬歐元,亦成為2016年全年佛造像成交榜第八位。(圖片6)同時期,尺寸略小、坐姿的宋金造像也逐漸被藏家所重視,2015年紐約佳士得推出的轟動全球藝術品市場的安思遠遺珍專場中即有一件89.5公分高的宋金坐姿木雕,一直置于安思遠的紐約宅邸之中,最后也以相當于過千萬人民幣的價格成交,為2015年中國佛像成交價的第四位。(圖片7)同年香港佳士得亦推出了一件116.8公分高的同時期坐姿木雕菩薩,與此尊立姿菩薩同出于霍明志的《達古齋古證錄》,僅估價就達到了3500萬港幣。(圖片8)2016年香港蘇富比‘文人玩趣’專場中一件僅67公分高的坐姿宋代木雕菩薩成交價已達668萬港幣。(圖片10)17年在歐洲小拍一件102公分高的宋代木雕自在坐觀音爆出了1900萬的成交價。(圖片11)
▲圖片4 Eskenazi、安思遠、盧勤齋、戴潤齋舊影組圖
▲左: 圖片5 木雕觀音坐像 元 13世紀 ? 佳士得巴黎,2012年12月19日,Lot 177
右: 圖片6 木雕觀音坐像 宋? 佳士得巴黎,2016年12月14日,Lot27
▲左:圖片7 木雕菩薩 宋/金? 佳士得紐約,2015年3月17日,Lot 0058
右:圖片8 菩薩 宋? 佳士得香港, 2015年12月2日
▲左:圖片10 木雕菩薩 宋? 香港蘇富比, 2 0 1 6 年4 月5 日,Lot 2865
右:圖片11 木雕自在觀音像 宋? 法國小拍 2017年12月16日
3 東方雕塑繪塑一體的創(chuàng)作內涵
東方雕塑較之中亞、西方更為莊嚴、內斂的面貌是在東亞繪塑相結合的大的美術觀念下形成的,塑就是立體的繪、繪就是平面的塑,所以在單體雕塑的創(chuàng)作上常以整體的平面架構為基礎,結合壁畫與大的建筑環(huán)境,力求與空間互補,形成調和且水乳交融的藝術氛圍。
古印度佛經《增一阿含經》中所記載的第一尊造像就是以牛頭旃檀木所雕刻而成的一身高五尺的立佛。盡管考古發(fā)掘無法印證這一遠古傳說,但其從根本上改變了佛教早期反對偶像崇拜的設定,將雕塑引入宗教普世且抽象的價值世界之中,成為一種最直觀也最深刻的傳道語言,與文學相比,甚至更富有大眾性,也更具有戲劇性。由此而有各種良材以為造像,千載盛行不衰。早期對于木的選擇或許只是偶然,而隨著造像行為日益普及,對于造像材料的選擇則更多的與地理環(huán)境、宗教需求以及建筑空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出晉再向西北以戈壁為主,土地貧瘠、氣候干燥,所以敦煌石窟造像歷代皆采泥塑為材,在其眾多的盛唐石窟寺中,第四五窟的西龕一鋪七身彩塑縱向對稱排列,人物表情氣質各異,有動有靜、文武并俱,與背后彩繪的八弟子、諸菩薩、天龍八部和飛天相搭配,形成了一個完整又獨立的繪塑相結合的建筑空間,在這其中的菩薩立像雖呈三彎式體態(tài),然周身飽滿、氣質中重自在灑脫之相,而非刻意的嫵媚與婀娜,為整個中原后世的造像風格奠定了基礎。(圖片13 )漢式雕塑與西方雕塑相比常給觀者以拘謹?shù)闹庇^感受,實為缺少了與之相搭配的整體環(huán)境,此尊造像略帶律動的立姿中依然保持著東亞雕塑所特有的矜持與控制,菩薩氣質莊嚴、高貴,與其他塑像共同構成了西龕正立面的平面繪畫意境,雖然宋元時期的寺廟建筑結構與隋唐各地的石窟寺已有本質的區(qū)別,而由木構建筑與園林相搭配的開放的東方建筑理念卻保留了石窟寺縱向平面的尊神陳列方式,將甬道、園林與寺廟各個殿堂割裂開來,觀者體驗著從開放到封閉、從明亮到昏暗的視覺沖擊,對于篤信宗教力量的信眾來說,有著難以言明的心靈震撼力。(圖片14、圖片15)
▲圖片13 立姿菩薩 盛唐 高185公分 四五窟西龕內北側
▲左:圖片14 佛、菩薩群像 遼 大同市華嚴寺薄迦教藏殿
右:圖片15 菩薩立像 遼 大同市華嚴寺薄迦教藏殿
4 宋元時期的兩個美學峰值
宋金自在坐水月觀音與金元立姿菩薩在元代梵僧阿尼哥到來之前,無論泥塑、木雕與石雕,除了地域分別之外,時代風貌的演進基本相一致,隨著唐代強健豐腴富于戲劇表現(xiàn)力的時代風貌逐漸淡去之后,來自西域的藝術元素被完整的漢化并和諧的運用到中原的宗教美術之中。
之前唐時期西域與中原的地域差別在宋代北方的大型雕塑作品中已經很難區(qū)分,宋元時期的北方造像整體渾厚、寬博,身體比例與表現(xiàn)手法寫實,對于姿態(tài)律動的表現(xiàn)以各種線條的交替變化作為支撐,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漢式雕塑藝術語匯,其中當以立姿菩薩和自在坐水月觀音最具代表性,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火奴魯魯藝術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堪薩斯城納爾遜和阿金斯藝術博物館、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英國牛津大學博物館、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以及法國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一般都以一尊或一組宋元木雕作為東亞藝術主館的展覽核心,所謂‘無宋木,不成館’。
▲左:圖片17 觀音 南宋或西夏 木雕彩繪1927年構自松方幸次郎(日本首相松方正義之子)? 美國火奴魯魯藝術博物館藏
右:圖片18 立姿菩薩 金代 木雕金漆彩繪 高146.1公分 ?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左:圖片19觀音 12世紀早期(宋金)木雕金漆彩繪 高141公分 1920年5萬美金購自山中商會? 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右:圖片20 菩薩( 中) 、觀音( 右) 、大勢至( 左) 山西地區(qū) 金代 木雕金漆彩繪 高304公分(中)190.5公分(右) 190公分(左) 皮草商人喬治·克拉夫茨(George Crofts)收藏?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倘若對宋元這一橫跨四個世紀的時期再做區(qū)域分析則屬于斷代與類型學的研究領域,抓大放小的看待這一時期的雕塑藝術則最重要的兩個峰值即宋金自在坐水月觀音與金元立姿菩薩,一個代表了打破宗教儀軌、自然寫實的宋代北方大國審美,另一個則代表了唐風遺存、承前啓后的北方民族審美,二者合一則共同構成了中原宗教美術的漢文化語言?!酪云谱鵀樽栽?,自在在心,不在相也’,此處的‘破坐’即從古印度佛教典籍以及印度造像中所見的輪王坐姿(Maharaialilasana)而來。借助于打破前代造像儀軌樊籬的“破坐”姿態(tài),來表現(xiàn)觀音菩薩的無礙自在,在北宋時代已經成為相當流行的造像技巧之一,坐姿自然隨意,造像氣質清秀飄逸,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所藏宋金木雕‘自在觀音’即為此類造像中的極品,其厚重的衣飾由數(shù)組流暢寫意的線條組成,將自唐以來受西域影響而沿襲下來的程序化的褶皺表現(xiàn)方式進行了極大的藝術改良,把平面的繪塑相結合進一步滲透到單體雕塑的塑造手法之上,從而實現(xiàn)了更高的藝術表現(xiàn)力。(圖片19)
▲左:圖片21南海觀音 遼金 木雕彩漆? 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藏
右:圖片22 觀音 山西地區(qū) 金代 木雕金漆彩繪 皮草商人喬治·克拉夫茨(George Crofts)收藏?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左:圖片23 大勢至 山西地區(qū) 金代 木雕金漆彩繪 高190公分 皮草商人喬治·克拉夫茨(George Crofts)收藏?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右:圖片24 菩薩 彩繪木雕 金代? 意大利羅馬東方藝術博物館
▲圖片25 菩薩 彩繪木雕 金代?巴黎集美博物館
而此處,何為‘宋木’?一般情況下,此處的‘宋木’指宋元時期、山西地區(qū)、單體、大體量、木雕藝術造像,且多為佛教造像。加拿大多倫多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無疑堪稱舉世收藏中國木雕造像的翹楚。館藏木雕造像中首推出自晉南古寺的一對觀世音、大勢至菩薩立像,觀音立像下半身中部造像裝藏蓋板背面24字墨書題記[ ˇ明昌六年南步況村口行者請到… ˇ平陽府洪洞縣賈顏記筆],可知該像應雕造于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前后,原供奉于山西平陽府洪洞縣境內某座寺廟。(圖片22)若與山西朔州崇福寺、繁峙巖山寺的金代佛教壁畫作橫向對比,再加上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寶殿所藏金代木雕造像共同審視,金代造像較宋代造像相比仍有更進一步的表現(xiàn),其在唐代遺風的基礎上有所改易,神情略微冷峻,肢體扭動矜持而有節(jié)制,整體造型粗壯敦實、莊嚴鄭重,具有強烈的神圣與森嚴之感,細節(jié)處理細膩,手指姿態(tài)曼妙,衣紋流暢, 在唐代結構的基礎之上,融入南北宋木雕中所引入的新的繪畫藝術語言,形成了山西地區(qū)所特有的獨特的雕塑語言,為元明時期木雕藝術的發(fā)展劃定了不可逆轉的大框架,‘無宋木,不成館’正所謂如此。
5 受到藏傳佛教東傳的影響 戛然而止的‘漢文化雕塑’
簡要對比宋元時期存世的大體量漢語言木造像,金代近元這一時期不僅數(shù)量稀少,在藝術性上也更為成熟。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有一尊至元十九年墨書題記的元代木造像,裝藏蓋板墨書題記[大元國至元十九年……四月庚寅朔廿日……]并嵌銅鏡(即公元1282年),由此亦可作為元代造像之標準器。若將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館之帶墨書題記的金代觀音(公元1195年)與大都會美術館之帶題記元代菩薩(公元1282年)作為參照標準,此件菩薩立像應屬于金代近元時期更為準確 。(圖片16)
▲圖片16 觀音 元(1282年) 木雕彩繪 高99.7公分美國報業(yè)巨頭約瑟夫· 普利策( Joseph Pulitzer)1934年遺贈 ?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與大都會元代菩薩相比,在工藝上,二者的主體部分均屬于一木整開,兩臂及兩腿前部瓔珞拼貼木料,通底可見化妝土殘留,周身各處均有綠紅黑色漆殘留。與安大略金代菩薩同組之大勢至相比,此尊雖雀屏寶冠已損,高髻、寬胸等仍保存了金元交界時期作品的特征,其身形已現(xiàn)清秀溫潤之感,而華麗的金屬項飾、皮革質感的肩掛、玉板相連而成的腰帶以及發(fā)扣、瑪瑙掛環(huán)等均體現(xiàn)了草原民族所特有的雍容華麗之感,既不同于金代早期的渾厚,亦區(qū)別于元代的纖細。在所見到的宋元時期雕塑中,此尊立像菩薩對于衣紋、佩飾等細節(jié)的刻畫可謂精益求精。(圖片23腰帶、肩帶、瑪瑙掛環(huán)細節(jié)與本尊細節(jié)對比)
▲左:本件拍品
右:圖片23 大勢至 山西地區(qū) 金代 木雕金漆彩繪 高190公分 皮草商人喬治·克拉夫茨(George Crofts)收藏?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裝有帶頭的玉帶 吉林扶余西山屯遼金墓出土
山西地區(qū)被欽宗割予遼,后由金所控制,蒙古聯(lián)宋滅金后并入蒙古,1271年始稱元,而與此同時,梵僧阿尼哥已動身入藏進京,隨著中原統(tǒng)治者對于藏傳佛教的采納,藏漢融合成為整個東亞地區(qū)不可逆轉的趨勢,而漢文化語言的造像時代亦隨之沒落。世間萬物皆有榮枯,而盛衰自有其規(guī)律,通常由盛極衰、丕極而泰來,美學的極致通常意味著程序化的復制所帶來的繁冗沒落。中國的雕塑藝術自南北朝時期開始受到西域的影響而不斷變化,藝術語言因地區(qū)和材質有所不同,敦煌以泥塑著稱、魏晉至唐的中原則石雕大興,而在宋代文人美學的大環(huán)境之下,加之山西獨特的地理位置,木雕造像才得以作為載體來傳遞并深化這一表達方式。在二維平面的基礎上,以塑表現(xiàn)空間,以繪傳遞信息,色彩筆觸與刀法線條合一,所謂‘氣韻生動’唯宋元山西木雕冠絕——‘無宋木,不成館’。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