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展覽信息 |
多媒體版清明上河圖
多媒體版清明上河圖
詳細介紹: 《清明上河圖》,中國藝術史上蔚為壯觀的國之大寶。 這是一幅描繪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府(又稱汴京)風貌的風俗畫。她以長卷形式、以精妙工筆全景攝入北宋末葉首都的城郊鄉(xiāng)野、街道車馬、河橋舟船、商鋪民居,以及士農(nóng)工商各業(yè)人物的市井百態(tài),可謂北宋時代的“百科全書”。 現(xiàn)藏故宮博物館(北京)《清明上河圖》,張擇端作,絹本,淡著色,高24.8厘米,長528.7厘米。綜觀全圖,分為郊野、汴河、街市三大段。據(jù)[香港]趙廣超《筆記<清明上河圖>》統(tǒng)計,共繪人物七百余人(包括一只腳,一條腿及疑似人形,總共有八百一十四人),驢、馬、騾、牛、駱駝、豬等畜類八十余頭,大小船只二十余艘,各類車輛轎子二十余乘。 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也。幼讀書,游學于京師,后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于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shù)也。按《向氏評論圖畫記》云:“《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著亦寶之。大定丙午(1186)清明后一日,燕山張著跋。 ——[金] 張著 《清明上河圖》跋文 今天,日新月異的技術更新,帶來的不僅僅是大批量信息的共振,而且挑戰(zhàn)了文化藝術的存在方式。 《清明上河圖》,一件被臨摹仿制、研究探討近千年的巔峰巨作,也再一次煥發(fā)出全新的視看方式。中華藝術宮使用多媒體技術在山形巨制屏幕上全景動態(tài)演繹這整整一條長街。 作品的總長有128米,高6.5米,將原作放大了將近30倍。分為白天與夜晚,每隔4分鐘為一個日夜循環(huán)。在研究北宋城市經(jīng)濟的基礎上,增設了夜景篇章。北宋時夜市的營業(yè)時間直到子時三更,早晨寅時五更又開張了。當時的開封城約有150多萬人,此種繁華不可言喻。作品下方,又營造出一條波光粼粼的虛擬汴河,與長卷互為啟合,生動凸現(xiàn)了全畫的觀看中心。整件作品結(jié)合聲光電全效,使用12臺電影級大型投影設備,設立8個智慧點,其中白天出現(xiàn)人物691人,夜晚377人。身臨其境,仿佛正置于一場古今交融的超時空對話之中。
上海中華藝術宮
浦東新區(qū)上南路161號(近國展路) 2012年10月1日中國館更名為中華藝術宮,而地鐵8號線周家渡站更名為中華藝術宮站。 機構(gòu)網(wǎng)站:http://www.sh-artmuseum.org.cn/ |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