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展覽信息 |
張恩利個展:會動的房間
張恩利個展:會動的房間 開幕時間:2020/11/07 開始時間:2020/11/07 結束時間:2021/03/07 展覽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市黃浦區(qū)苗江路678號) 策展人:侯瀚如 參展藝術家:張恩利 主辦單位: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2020年11月7日至2021年3月7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將舉辦中國藝術家張恩利迄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為豐富的個展“會動的房間”。展覽由侯瀚如策展,將集中呈現(xiàn)藝術家過往近30年藝術生涯各階段的百余件繪畫作品,以及根據PSA建筑空間全新創(chuàng)作的多件沉浸式繪畫裝置 “空間繪畫”。 此次展覽將占據PSA的三樓、五樓及戶外延伸空間,通過非線性的策展邏輯全面回溯張恩利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至今盤互交錯、始終不渝的繪畫之路。張恩利的平面繪畫大致可被分為三個部分:90年代聚焦人物及生存問題的具象繪畫、千禧年后以蘊含時間痕跡的“容器”為主的靜物畫、近年來透析記憶與挖掘潛意識的意象畫。2007年開始,他在畫布與畫筆之外,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空間繪畫”,在時間與空間的交響之中調動觀者的身體經驗,從而激發(fā)繪畫這一最為古舊的傳統(tǒng)媒介的潛在能動性,將其牽引至全新的方向。 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都是案板上的肉。 1965年,張恩利出生于吉林,兒時學習的書法與國畫的經歷形成了他之后在畫布上“書寫”的線條,而東北草原地區(qū)成長的記憶也時而涌現(xiàn)于其畫作之上。90年代末,張恩利大學畢業(yè)后來到了上海,他熱衷于觀察周遭的平凡人物及日常生活,并于畫布上記錄下沸騰發(fā)展的時代浪潮裹挾下血肉流動的社會圖景。在《二斤牛肉》與《屠夫》系列中,張恩利以陰郁的底色和激越的筆觸刻畫了粗糙外表和麻木內心得以生存的人物肖像。在《小酒館》、《吃》、《親密》系列中,張恩利捕捉了經濟生活陡然富足后人們的社交狀態(tài)與心理轉變。戲劇化的餐桌、充滿張力的敘事,以及情緒飽滿的眾生相之下涌現(xiàn)的是那個時代復雜豐富的人性。 觀看它就像照鏡子,可以折射出自己。 自2000年開始,張恩利將畫筆投向了物件。這一轉變對于他而言,其實是將過往肖像畫進行更為自由的擴展,力圖從另一個角度發(fā)現(xiàn)人、社會與時代的變異。他慣用薄涂手法,賦予靜物細微的質感與沉著的力量感。而他對“物”的選擇時而源自日常生活,時而則是調取自生長軌跡里的記憶。皮管子如同城市密碼,皮球是兒時記憶,而紙盒為主的容器物件則源于潛意識與記憶?!叭萜鳌笔沁@一階段創(chuàng)作的核心。紙箱、水桶、器皿是人們生活中唾手可得且頻繁使用的物件,它們包容了一切消耗、生存與記憶痕跡。它們如同一面鏡子,是人們對自身身份的折射。人們在這種物我觀照中產生衍生出難以名狀的空虛感和無從離去的依賴性。由此,繪畫成為了現(xiàn)實。 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灾苯赢嬙趬ι希?/strong> 如何把日常事物的物質性轉換成繪畫物質性是張恩利繪畫實踐的初始追求。面對 “宏大題材”和“科技奇觀”主題占據主流思潮的當下,張恩利決意拋棄繪畫技術過度成熟所帶來的精致與乏味,專注凝視日常生活并將這種凝視用直接快捷的筆法轉譯成既單純又真切的畫面。這種對直接性的需求甚至驅使他直接把畫畫在墻上, 多少回應著古代壁畫的原始感。由此,他的繪畫發(fā)展成了“空間繪畫”。在印度科欽-穆齊里斯雙年展、倫敦當代藝術中心、熱那亞克羅齊別墅、羅馬博爾蓋塞美術館等“空間繪畫”項目中,他擺脫畫框的限制,直接在現(xiàn)場墻面和各種建筑部件上繪畫,讓繪畫順應又超越墻體,變成一種對空間壓倒性的干預行為。有時,他又使用成百上千個紙箱構建出私域空間,在其中隨心所欲地現(xiàn)場發(fā)揮。在本次“會動的房間”展覽中,張恩利的“空間繪畫”將嘗試使用更巨大的尺度與更新穎的材質, 構筑視覺上不斷位移的的畫面,以指涉潛在的“會動的房間”。面對這個場景,在“進”與“出”之間,觀者的凝視轉變?yōu)樯眢w經驗,牽連起莫名的感動,真切地體會身處 “會動的房間”的奧妙。 關于藝術家 張恩利,中國重要當代藝術家。1965年出生于吉林。1989年畢業(yè)于無錫輕工業(yè)大學藝術學院,曾任教于東華大學藝術學院,現(xiàn)生活工作于上海。張恩利曾在世界各地的多個重要機構舉辦過個展,包括意大利博爾蓋塞美術館(2019)、倫敦當代藝術中心ICA(2013)、上海美術館(2011)、瑞士伯爾尼美術館(2009)等,群展展出機構包括且不限于普拉達基金會(2018)、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當代美術館(2018)、巴黎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2016)、米蘭當代美術館PAC(2015)、德國勒姆布魯克博物館(2015)等,并獲邀參展首屆南極雙年展(2017)、光州雙年展(2010)、科欽-穆吉里斯雙年展(2012)、橫濱三年展(2014)、上海雙年展(2008)等國際雙年展。其作品被博爾蓋塞美術館、蓬皮杜藝術中心、泰特美術館、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香港M+、上海美術館等機構收藏。 關于策展人 侯瀚如是一位多產的作者和策展人,主要工作、生活于羅馬、巴黎以及舊金山。目前為意大利羅馬國立二十一世紀藝術博物館和國立建筑博物館藝術總監(jiān)。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侯瀚如在全世界范圍內曾策劃以及聯(lián)合策劃了上百個展覽,包括“中國現(xiàn)代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北京,1989)、“運動中的城市”(1997–2000)、第二屆約翰內斯堡雙年展(香港等地,1997)、上海雙年展(2000)、光州雙年展(2002)、威尼斯雙年展(法國館,1999;緊急地帶,2003;中國館,2007)、“白夜”(2004,巴黎)、第二屆廣州三年展(2005)、第十屆伊斯坦布爾雙年展(2007)、第十屆里昂雙年展(2009)、“日以繼夜,或美術館可為之若干事”(上海外灘美術館,上海,2010)、“骯臟現(xiàn)實主義:劉小東在和田”(今日美術館舉辦,烏魯木齊,2012,北京,2013)、“自治區(qū)”(時代美術館,廣州,2013)等。他擔任了諸多國際文化機構(博物館、基金會、收藏等)的顧問,包括德意志銀行藝術收藏、所羅門·R·古根海姆博物館(紐約)、時代美術館(廣州)、上海外灘美術館(上海)、卡蒂斯特藝術基金會(舊金山)等。他在諸多國際機構教學,并積極參與論壇講座。他的文章常見于國內當代藝術與文化刊物,例如《Flash Art》、《典藏》、《Art Pacif-ic Asia》、《LEAP》等。他亦是許多國際藝術獎項的評審團成員。 關于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公立當代藝術博物館,也是上海雙年展主場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建筑由原南市發(fā)電廠改造而來,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曾是“城市未來館”。它見證了上海從工業(yè)到信息時代的城市變遷,其粗礪不羈的工業(yè)建筑風格給藝術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想像和創(chuàng)作可能。作為新城市文化的“生產車間”,不斷自我更新,不斷讓自身處于進行時是這所博物館的生命之源。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正努力為公眾提供一個開放的當代文化藝術展示與學習平臺;消除藝術與生活的藩籬;促進不同文化藝術門類之間的合作和知識生產。 張恩利,《屠夫 (四)》,2000,布面油畫,190 x 110 cm。藝術家供圖。 張恩利,《水桶 1》,2007,布上油畫,100 x 100 cm。藝術家供圖。 張恩利,《手藝人1》,2019-2020,紙上油畫,250 x 450 cm。藝術家供圖。 張恩利,《二斤牛肉》,1993,布上油畫,158 x 98 cm。藝術家供圖。 張恩利,《吃 (三)》,2001,布上油畫,220 x 200 cm。藝術家供圖。 張恩利,《無題》,2005,布上油畫,220 x 200 cm。藝術家供圖。 張恩利,《水槽》,2006,布上油畫,180×180 cm。藝術家供圖。 張恩利,《畫室》,2007,布上油畫,240 x 300 cm。藝術家供圖。 張恩利,《墻角(一)》,2008,布上油畫,220 x 180 cm。藝術家供圖。 張恩利,《紅管子和綠管子》,2013,布上油畫,250 x 300 cm。藝術家供圖。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qū)花園港路200號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公立當代藝術博物館,也是上海雙年展主場館。 它坐落于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畔,建筑面積4.1萬平方米,展廳面積1.5萬平方米,內部最高懸挑27米,高達165米的煙囪既是上海的城市地標也是一個獨立的展覽空間。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建筑由原南市發(fā)電廠改造而來,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曾是“城市未來館”。它見證了上海從工業(yè)到信息時代的城市變遷,其粗礪不羈的工業(yè)建筑風格給藝術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想像和創(chuàng)作可能。 作為新城市文化的“生產車間”,不斷自我更新,不斷讓自身處于進行時是這所博物館的生命之源。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正努力為公眾提供一個開放的當代文化藝術展示與學習平臺;消除藝術與生活的藩籬;促進不同文化藝術門類之間的合作和知識生產。 南市電燈廠1897-1955 1935 南市發(fā)電廠1955-2007 1985 世博會城市未來館 2010-2012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2012- 機構網站:http://powerstationofart.com/cn/ |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