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繡相傳有一千余年的悠久歷史,明清以后更加盛行
又稱廣繡,包括潮州繡。它歷史悠久,國內(nèi)以故宮藏品為最多,具有代表性,它構(gòu)圖繁而不亂,色彩富麗,光彩奪目,針步均勻多變,紋理分明,多使用濃郁的七彩原色及光影變化,具有西方繪畫韻味。它大件為尺高屏風(fēng),小如荷包套,多作寫生花鳥,按照民間風(fēng)俗習(xí)慣而富于裝飾味,長以鳳凰、松鶴、牡丹、猿、鹿、雞、鵝、孔雀等為題材,混合組成畫面,頗具特色.
粵繡相傳有一千余年的悠久歷史,明清以后更加盛行。粵繡亦稱"廣繡",泛指廣東近二三世紀(jì)的繡品?!洞胬C堂絲繡錄》及《篡組英華》等書介紹明末清初的粵繡說:"鋪針細于毫芒,下筆不忘規(guī)矩","其法用馬尾于輪廓處施以綴繡,且每一圖上必繡有所謂間道風(fēng)的飛白花紋,所以成品花紋自然工整"。根據(jù)現(xiàn)存粵繡作品分析,它的針步短,色彩濃艷,花紋生動寫實。雍正、乾隆時期曾大量行銷歐洲和中近東各國,當(dāng)時有專作外銷品的作坊。故宮博物院陳列有乾隆嘉慶時期粵繡掛屏、團扇、背心之類多件。其中持屏一幅,左角繡紅日灰去右方繡藤蘿老樹,中間摻雜錦雞、八哥、鸚鵡等,或立或飛神態(tài)各異,樹下白羊3只,取材布局頗有西洋油畫風(fēng)味?;浝C用色濃艷過于蘇繡,且多注重光影變化。
18世紀(jì)中葉,廣東還流行"皮金繡",即納絲繡的一種,底層多用羊皮金作襯,金光閃爍,格外精美。廣州刺繡藝人還創(chuàng)造性地用孔雀毛編成線繡花,繡品金翠非凡;有的還用馬尾鬃纏絨作勒線,可謂匠心獨運。
粵繡早在1915年的巴拿馬賽會和1923年的倫敦賽會上,就曾獲得很高的評價?,F(xiàn)今粵繡,大件繡品如被面、屏風(fēng),小件如荷包、扇套、繡花鞋等,多作寫生花鳥,照民間習(xí)慣而富于裝飾味,并常用鳳凰、牡丹、松、鶴、猿、鹿、雞、鵝等為題材,混合組成畫面。婦女衣袖、裙面,則多作滿地折技花,鋪絨極薄,平貼綢面,有的只有翠藍一色,風(fēng)格獨特??傊?,具有濃厚地方色的粵繡,在國際上以及在港、澳僑胞中,備受歡迎,歷久不衰。
|
|